1.青岛七月气温(31天)

2.现在天气凉了`山东哪里比较好玩``帮忙想想``

青岛崂山今天的天气情况_崂山区今日天气情况

崂山有平流雾是什么天气? 崂山有平流雾是 阴天 ,平流雾是因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温差较大时,出现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独特景观。站在灵旗峰顶向下望去,雾气从四面八方款款而来,随风蔓延飘荡,远处的山与海笼罩在雾气之中,只剩下不完整的轮廓、轻柔的线条和飘忽不定的影子,“海上仙山”如梦如幻。

崂山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区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近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距今约0.8~1.29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缓慢冷却上升,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状平原,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白沙、张村、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小冲积平原。

崂山 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青岛七月气温(31天)

崂山巨峰的海拔是1133米。

崂山巨峰,又称崂顶,是崂山的主峰,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高度为1133米。崂山巨峰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崂山巨峰的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登上崂山巨峰,可以一览众山小,如果天气好,还可以远眺大海,享受壮阔的山海景观。

现在天气凉了`山东哪里比较好玩``帮忙想想``

青岛新闻网2月1日讯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气象局了解到,2009年青岛市气象条件属于偏好年景,除秋旱较重外,没有重大的气象灾害发生,全市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为604.1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4小时。青岛市气象局还公布了《2009年青岛市气候公报》,具体内容如下:

一、2009年气候概况

1.概述

2009年,我市初春出现霜冻,初夏冰雹较多,盛夏7月份连续出现3次暴雨天气过程,盛夏较为凉爽,秋季出现干旱和低温,冬季寒潮降雪偏早。总体来看,2009年全市无大范围气象灾害发生,且强度较小,本年度气象条件属于偏好年景。

2.主要气象要素

气温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3℃,较常年偏高0.9℃,较上年偏高0.4℃,是19年以来连续第12个偏高年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8.2℃(6月25日出现在莱西),极端最低气温为-13.9℃(1月24日出现在平度)。

降水 2009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04.1毫米,较常年偏少56.5毫米,较上年偏少287.8毫米。

日照 2009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4小时,较常年偏少98.1小时,比上年偏多150小时,莱西日照时数最多为2638小时,青岛市区最少为2300小时。

3.重要天气气候

阶段性干旱 2009年我市出现了春、夏局地干旱和秋季全市性干旱,其中秋旱最为严重。9~10月我市降雨量为40.6毫米,仅为常年的39%,多数区市连续50多天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较差,干旱面积达124万亩,严重影响了夏玉米的后期生长,小麦播种较常年推迟15天左右。干旱还引起崂山区个别山村吃水困难。

强对流天气 6月份我市遭受三次冰雹、雷暴袭击(分别出现在6月5日、29日和30日),造成部分乡镇小麦倒伏,树木、西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经济损失6190.2万元,其中即墨3906万元、莱西1181万元、平度484.2万元。

大风 全年全市平均9.4天,市区出现大风天气31天,比常年偏少。近海岛屿平均大风天数为59天,给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4月25日市区出现了23.8米/秒的九级大风。6月30日15~16时胶州市张应镇出现了19.6米/秒的八级大风,造成44间民房和26间校舍损坏,部分树木倒伏折断,全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暴雨 7月9~14日,我市连续出现三次暴雨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54.6毫米,其中市区、崂山区和即墨市超过200毫米,致使全市大部分小水库、塘坝溢洪,23座大中型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

雷击 我市共发生较大的雷击灾害事故10起,其中,4月5日14:30,平度市大泽山镇仉家寨村8名农民耕田时被雷击中,一名男子当场死亡,另外7人短时休克。

寒潮 2009年我市寒潮出现偏早且频繁。10月31日出现首次寒潮,11月2日出现首场降雪,均比常年提早近一个月,此次寒潮过程全市平均过程降温幅度达8℃,其中平度市达9.3℃。由于两个月内影响我市的寒潮及强降温出现了18次,导致11~12月气温连续偏低,分别比常年偏低1.8℃和0.2℃,实为罕见。

霜冻 4月15~21日发生两次霜冻,其中4月16日凌晨平度、即墨和胶州部分乡镇最低气温为-1.2℃,崂山北九水仅为-1.4℃。霜冻致使果树遭受冻害,造成普遍减产,其中杏减产50%以上,最严重的达80%,大田樱桃减产50%左右。

大雾 2009年市区出现大雾41天,比常年偏少10.5天,但秋冬季大雾较多。10月29~30日,青岛遭遇入秋以来最大浓雾侵袭,能见度最低为30米,给青岛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二、青岛百年气候变化特征

通过对1899~2009年青岛市区的气温、降水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青岛气温、降水的变化呈现如下特征:

1.气温变化

1899~2009年青岛市区累年平均气温12.4℃(简称百年平均值)。其中两个偏暖时期出现在:1935~1946年年平均气温12.6℃,高于累年平均值0.2℃;1988~2009年,年平均气温13.1℃,超过百年平均值0.7℃。1999年和2007年年平均气温高达13.8℃,是1899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两年。青岛市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整个气温序列的线性增温率为1.04℃/100年(1899~2009年),远高于全国平均的0.58℃/100年(1880~2002年),低于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增温速度。

图 1 1899~2009 年期间青岛站年平均气温变化(图中绿线为气温变化曲线,红线为10年滑动平均线)

市区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8.9℃(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6.9℃(出现在1931年1月10日)。随着全球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近些年来升温的速度加快,伴随的极端天气气候也频繁发生。

2.降水变化

1899~2009年青岛市区累年平均降水量为685.5mm(简称百年平均值)。其中1946~16年,年平均降水量795.4毫米,高于百年平均值109.9毫米,有6个年份的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百年出现9次),是青岛市区百年中最长的降水偏多时期。17~1992年,年平均降水量576.6毫米,低于百年平均值108.9毫米,为降水偏少时期,其中1981年降水量仅308.3毫米,是青岛市百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年份。

图 2 1899~2009 年期间青岛站年降水量变化(图中蓝线为降水量变化曲线,红线为按拟合趋势线)

注:

①数据来源:搜集整理了1899年至1905年上海支路气象观测站、1905年至10年观象山气象观测站和11年至2009年伏龙山观测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记录。

②线性增温率:对数据序列做线性回归,其变化趋势的斜率。

三、青岛气候特点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南邻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受海洋的影响,自西北到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特点愈加显著。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为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末夏初多海雾,气候宜人。“春迟、夏凉、秋爽、冬长”是青岛沿海地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通常由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距平值)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资料年代用最近的30年,目前青岛统一用11~2000年观测资料为准。

青岛市区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662.1mm,年平均风速5.2米/秒,年平均大风57.6天,年平均雾日数51.5天。

青岛全市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660.7毫米,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平均大风天数16.9天,年平均雾日数35.4天。(青岛新闻网记者 董金鹏)

去青岛吧,青岛永远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青岛港:感受港城美丽风光

青岛港位于胶州湾东.西两岸,沿海岸线排列,长达12.8公里,共有13座码头,71个泊位。

青岛胶州湾的港航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汉时期,北宋(9世纪)的板桥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海港之一。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兴建了青岛第一座码头——前海栈桥。德占时期,在胶州湾东岸大规模建造青岛港,于1898年作为自由港对世界各国开放。1901年起建成小港码头,1905年建起当时亚洲最大的浮船坞。

解放后,青岛港的吞吐能力不断扩大。特别是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青岛港目前已跻身世界著名亿吨大港之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中国最大原油码头和中国最大20万吨级矿石码头早已名扬世界,中国最大集装箱码头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和巨型商船更富亮丽色彩。青岛港作为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得者,作为全国交通行业示范窗口,使港口作为工业旅游景点有了特殊意义。

老港区参观线路

富有知识性、观赏性、教育性。包括奋进雕塑、友谊园、奋进楼、跨越钟、世纪码头以及亚洲海拔基准点、走向世界雕塑、中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世界20强)、万吨巨轮和大型机械设备、青岛港史展览馆、集装箱大楼26层远眺老港区等12个景点。乘豪华游轮海上观光激动人心,同时还可参观现代化军用舰船。老港区的港口概况、地理知识、船舶机械和外贸知识、企业文化、对外开放、港口发展史为主,可使游客充分认识大港形象,增加海港知识。

黄岛油港区和前湾新港区线路

可窥我国现代化大码头实力。参观点包括花园式油港区(曾被推荐为环境保护全球500佳)、中国最大的可接卸30万吨级油轮的现代化原油码头、崛起雕塑、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及中央控制室、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度自动化煤炭专用码头等。这些参观点展示可国际亿吨大港的宏大气势、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前景。

海上豪华游轮观光

欣赏港口和城市精华。航行路线:青岛港大海湾-新港区-青岛湾(栈桥、小青岛)-汇泉湾。

游览青岛港,知识性上,可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交流,获取外贸、商务、航运等知识。性观光性上,船上、码头前沿和高层景点等形成了一种交叉立体视觉,游客通过多样视角可感受到港城独特美丽风光。教育性上,港口的沧桑巨变,可增强游客的爱国感。

参考:://jq.leryo/news.asp?id=883

八大关

八大关位于汇泉湾东部,东起太平角,西至汇泉角,北到岳阳路,南至大海边,面积70余公顷。分为八大关别墅区、太平角旅游度区、太平角、汇泉角、岳阳路休养疗养区五部分。自上世纪20年代景区开发建设以来,这里一直是青岛的黄金宝地。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的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分别以八个关口命名: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加上函谷关、临淮关)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

八大关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独特景观特色的最典型代表。十条马路的绿化植物品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整个区域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是名副其实的“花街”。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以红瓦为基调的各式建筑,将蓝天映照之下的汇泉湾之滨装扮得格外妖娆。

八大关建筑造型独特,风格迥异。这里有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风格的建筑。幢幢别具匠心,堪称精品。从而使八大关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八大关百年来与国内外许多知名人物关系密切。他们或者在此居住过、或者在此拥有宅邸。韩复渠楼、元帅楼、朱德楼、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美国第七舰队将军柯克上将和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宅邸……一长串名流名单说明了八大关的非同寻常。名人与八大关的不解之缘,为这里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

八大关还是著名的外景基地。风格多样的建筑使这里成为**外景的上佳选择,计有40多部**和20多部电视剧在此拍摄过镜头,迄今很多歌星的MTV外景也选在这里。

八大关著名建筑有:八大关别墅群、花石楼、山海关路1号、山海关路5号、青岛“钓鱼台”、韩复榘别墅、元帅楼、朱德别墅 、公主楼、“宋家花园”、居庸关11号、义聚合别墅、荣成路34号、汇泉路22号、东海饭店等。

八大关还有名闻遐迩的汇泉角、第二海水浴场、中央政治局青岛会议旧址、太平角、第三海水浴场等。

参考:://jq.leryo/news.asp?id=730

青岛崂山:风景秀丽的道教名山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东部青岛市崂山区境内,西距青岛市区约40公里,总面积446平方公里,绕山海岸线长87公里。

崂山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著名高山之一,主峰称“巨峰”,又名劳顶,海拔1133米,是山东省境内仅次于东岳泰山的第二高峰。山上溪谷幽深,泉瀑众多,古树名花,布满山间。崂山地处中纬度暖温带滨海地区,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山南坡接受南方暖湿气流较多,更为温润,有“小江南”之誉;山北坡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冬季比较温凉,有“小关东”之称。全山植被丰盛,从北方的桦树到南方的樟树、棕榈都有生长。因此山上古木奇树郁郁葱葱,名花异草满山遍野。既有珍稀的汉柏唐榆,又有名贵的宋代银杏、元代耐冬。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如丹,冬季松柏青翠。一年四季,整座崂山犹如一幅色彩鲜艳的天然画卷。

崂山古名劳山,又称牢山、辅唐山、鳌山等。劳山之名,因其山势峻险,攀山越岭不胜劳累,故名。牢山之名,取自《清凉疏注》,意即牢固不拔之山。唐玄宗时,曾派人在此炼丹,以求长生之药,并下令改名为辅唐山。至元代,名道邱处机来此,见此山形似巨鳌,改称为鳌山。后人还编造了“鳌鱼变高山”的故事,使它便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直至清代才正式定名为崂山。至今还保存着十多座道观,在全国道教名山中仍有一定的地位。

参考:://jq.leryo/news.asp?id=728

栈桥:似长虹卧波是青岛的象征

栈桥位于青岛湾中,即使没去过青岛的游客,也十分熟悉栈桥的身姿,因为许多青岛对外宣传的以及著名的青岛啤酒商标都将栈桥作为构图的核心。

它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连为一体,呈一条直线,可以视为中山路由陆地延伸到海中的部分。栈桥是青岛的象征,到青岛如果没有去看一看栈桥,那就等于没来青岛。

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湾型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桥南端的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远处,小青岛小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浓浓,一座白色灯塔亭亭玉立。

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地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弘。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砌成,高出水面10余米。

栈桥景观秋天涨潮时最具观赏价值,尤其栈桥西侧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

近年来,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活动,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桥上和岸边华灯齐放,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小青岛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栈桥西侧湾内,两端礁石突起,中间为一沙岗,沙质细软,被辟为青岛第六海水浴场。

栈桥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原来是青岛最早的码头。当年清朝的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并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解放后,在胶州湾修建了大型深水良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货柜码头),栈桥失去了做为港口的使用价值。

参考:://jq.leryo/news.asp?id=727

青岛海底世界

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莱阳路2号,毗邻青岛著名风景区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水体4000吨,是由青岛水族馆和山东鲁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现代大型海洋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达2.2亿元。 青岛海底世界主要由潮间带、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层观光建筑三大部分构成,展示部分完全在地下。潮间带长35米;海底隧道长86.2米,宽2.5米,隧道拱形玻璃的弧度用180度的常规角度、254度大角度、360度圆柱水体及窗式玻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造型结构,行走在隧道中,便如同置身于海底,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身边游弋,还能看到人鲨共舞的场面;地下四层有高达7.6米,亚洲目前最大的单体圆柱展示水缸,展示一些珍贵的珊瑚碉生物。整个青岛海底世界被礁石环绕,形成山中有海的美景。独特的地理位置、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与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的良好整合和互补,使其成为全国独具特色海洋生态大观园。 青岛海底世界集海底观光旅游和海洋科普教育为一体,填补了山东省海底世界项目的空白,并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形成了青岛黄金海岸线上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大观园。

参考:://jq.leryo/news.asp?id=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