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时天气精细预报_气象北京实时天气预报
1.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2.北京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3.北京市四季气候情况
如果全国各地的预报,大到省,小到县镇都由中央气象台来报,估计他们肯定会被累死,而且不同区域不同情况,需要由当地的气象部门进行预报的订正,比如你家在县城,你搜素到你所在的市预报结果跟你们的县预报结果很可能不一样,这就涉及一个地域精细预报问题,但总体来说不会有太大差别,不会出现市里报了暴雨,县里报了大晴天,因为天气系统的尺度问题,造成各地预报有差异。事实上,国家局负责全国天气形势的评析,预报都由下面做。
中央气象台基本不做具体各地预报,他们负责指导、分析。网上的预报信息源也各不相同,所以不一样很正常,但一般不会有太大偏差。
如果您想得到最新的天气预报情况的话,按理说应该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但是您还要考虑清楚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心虽然设施先进,但是他们预报的都是全国性的,指大范围的天气情况,而小地方却不太标准。所以建议您收看市级或省级的天气预报气象台所播报的天气预报。
如果说天气预报是一根链条,大家看到的这只是这根链条的最末端。在链条的最上端是气象理论的研究;之后需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监测,比如温度多高、湿度多大;再后面是应用理论研究的结果,对搜集到的观测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判断,也就是做天气预报;最后才是把预报的结果传播给公众。公众能看到的《天气预报》只是最后的传播。真正的预报工作发生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是大批气象人合力完成的结果。
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一 天气预报
国内的天气预报数据,主要是国家气象局和国外两个来源(指数据来源)。
国外方面主要是雅虎(XML格式,谷歌已经停掉了自家的天气API);
国内数据由国家气象局提供(JSON格式)。
在知乎看到过一篇专业人士评论,雅虎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且非常精细的天气数据(小时级更新),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而国家气象局则是各地经验丰富的专家人士结合计算机综合分析得出,在准确性上更胜一筹。我就这样信了!
国家气象局接口及用法
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主页:移动版普通版 ,仔细挖掘这两个地址可以发现很多好东西哦。
特点:接口多,来自://weather.cn和://mobile.weather.cn都有,次数不限制,服务稳定,功能全面,优先推荐。
1. 实时天气接口
有多个接口,好像差别不大:
实时天气1:://.weather.cn/data/sk/101190408.html
实时天气2:://.weather.cn/data/cityinfo/101190408.html
实时天气3(带时间戳):://mobile.weather.cn/data/sk/101010100.html?_=1381891661455
2. 一周天气预报接口
7天预报数据 URL: ://mobile.weather.cn/data/forecast/101010100.html?_=1381891660081
该接口来源气象局移动版网站,目测数据最为精确,详细接口格式如下:
{"c":{"c1":"101010100","c2":"beijing","c3":"北京","c4":"beijing","c5":"北京","c6":"beijing","c7":"北京","c8":"china","c9":"中国","c10":"1","c11":"010","c12":"100000","c13":"116.391","c14":"39.904","c15":"33","c16":"AZ9010","c17":"+8"},
"f":{"f1":
[
{"fa":"01","fb":"03","fc":"10","fd":"5","fe":"0","ff":"0","fg":"0","fh":"0","fi":"06:21|17:40"},
{"fa":"07","fb":"07","fc":"19","fd":"12","fe":"0","ff":"0","fg":"0","fh":"0","fi":"06:22|17:38"},
{"fa":"02","fb":"00","fc":"15","fd":"5","fe":"8","ff":"8","fg":"3","fh":"1","fi":"06:23|17:37"},
{"fa":"00","fb":"00","fc":"16","fd":"4","fe":"0","ff":"0","fg":"0","fh":"0","fi":"06:24|17:35"},
{"fa":"00","fb":"00","fc":"18","fd":"7","fe":"0","ff":"0","fg":"0","fh":"0","fi":"06:25|17:34"},
{"fa":"00","fb":"01","fc":"18","fd":"8","fe":"0","ff":"0","fg":"0","fh":"0","fi":"06:26|17:32"},
{"fa":"01","fb":"01","fc":"16","fd":"6","fe":"0","ff":"0","fg":"0","fh":"0","fi":"06:27|17:31"}],
"f0":"201310121100"}}
详细接口分析如下:
//格式说明
var format={fa:1,fb:2,fc:温度1,fd:温度2,fe:风向1,ff:风向2,fg:风力1,fh:风力2,fi:日出日落};
//定义天气类型
var weatherArr={"00":"晴","01":"多云","02":"阴","03":"阵雨","04":"雷阵雨","05":"雷阵雨伴有冰雹","06":"雨夹雪","07":"小雨","08":"中雨","09":"大雨","10":"暴雨","11":"大暴雨","12":"特大暴雨","13":"阵雪","14":"小雪","15":"中雪","16":"大雪","17":"暴雪","18":"雾","19":"冻雨","20":"沙尘暴","21":"小到中雨","22":"中到大雨","23":"大到暴雨","24":"暴雨到大暴雨","25":"大暴雨到特大暴雨","26":"小到中雪","27":"中到大雪","28":"大到暴雪","29":"浮尘","30":"扬沙","31":"强沙尘暴","53":"霾","99":""};
//定义风向数组
var fxArr={"0":"无持续风向","1":"东北风","2":"东风","3":"东南风","4":"南风","5":"西南风","6":"西风","7":"西北风","8":"北风","9":"旋转风"};
//定义风力数组
var flArr={"0":"微风","1":"3-4级","2":"4-5级","3":"5-6级","4":"6-7级","5":"7-8级","6":"8-9级","7":"9-10级","8":"10-11级","9":"11-12级"};
6天预报数据 URL: ://m.weather.cn/data/101190408.html
该接口来源网络,应该是一个流传比较久的接口,现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能不稳定。接口分析如下:
{"weatherinfo":{
#基本信息
"city":"北京","city_en":"beijing","date_y":"2013年9月24日","date":"","week":"星期二","fchh":"11","cityid":"101010100",
#6天温度范围
"temp1":"22℃~11℃","temp2":"25℃~11℃","temp3":"26℃~13℃","temp4":"25℃~15℃","temp5":"25℃~16℃","temp6":"24℃~16℃",
#6天温度范围(华氏)
"tempF1":"71.6℉~51.8℉","tempF2":"77℉~51.8℉","tempF3":"78.8℉~55.4℉","tempF4":"77℉~59℉","tempF5":"77℉~60.8℉","tempF6":"75.2℉~60.8℉",
#6天天气
"weather1":"多云转晴","weather2":"晴","weather3":"晴","weather4":"晴转多云","weather5":"阴转阵雨","weather6":"多云",
#6天天气图示(每天2张)
"img1":"1","img2":"0","img3":"0","img4":"99","img5":"0","img6":"99","img7":"0","img8":"1","img9":"2","img10":"3","img11":"1","img12":"99",
"img_single":"1",
#6天天气图示文字(每天2)
"img_title1":"多","img_title2":"晴","img_title3":"晴","img_title4":"晴","img_title5":"晴","img_title6":"晴","img_title7":"晴","img_title8":"多云","img_title9":"阴","img_title10":"阵雨","img_title11":"多云","img_title12":"多云",
"img_title_single":"多云",
#6天风
"wind1":"北风3-4级转微风","wind2":"微风","wind3":"微风","wind4":"微风","wind5":"微风","wind6":"微风",
"fx1":"北风","fx2":"微风",
#6天风力情况
"fl1":"3-4级转小于3级","fl2":"小于3级","fl3":"小于3级","fl4":"小于3级","fl5":"小于3级","fl6":"小于3级",
#24小时内
"index":"较冷","index_d":"建议着大衣、呢外套加毛衣、卫衣等服装。体弱者宜着厚外套、厚毛衣。因昼夜温差较大,注意增减衣服。",
#48小时内
"index48":"较舒适","index48_d":"建议着薄外套或牛仔衫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夹克衫、薄毛衣等。昼夜温差较大,注意适当增减衣服。",
#紫外 洗车 旅游 舒适指数 晨练 晾晒 过敏
"index_uv":"弱",
"index48_uv":"强",
"index_xc":"适宜",
"index_tr":"适宜",
"index_co":"舒",
"st1":"21","st2":"12","st3":"24","st4":"12","st5":"25","st6":"14", #不明
"index_cl":"较适宜",
"index_ls":"适宜",
"index_ag":"极易发"
}}
北京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有时却令人失望。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与困难?记者多方探访,告诉您——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
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在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
当矫梅燕把这件事告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时,有着20多年预报经验的杨贵名“安慰”她说: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报员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几乎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发生,我们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有的态度非常严厉。”杨贵名对记者说。打电话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口音各异、身份不同,但抱怨的主题却一致:天气预报“不准”。
道是无晴却有晴
北京几次漏报、空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气象台所处的北京,天气预报“不准”的例子就有不少。3月18日至20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实际最高气温比前一天的预报值偏低5℃—6℃。3月30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夜间有雨,然而,这场雨第二天早晨7点40分才开始下,导致很多人在上班途中遭到雨淋。
更让气象工作者尴尬的一幕,出现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那天是阴天,结果北京城区却下了小雨。很多人来到中国气象局参观时,发现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撑着伞接待他们。
实际上,最近几年,北京还有几次漏报、空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12月7日的小雪、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以及2005年对麦莎台风影响的预报。这几次不太准确的预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市民做好准备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结果却落了空。
据了解,北京的天气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搜集了不少讽刺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段子”。有人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有书卷气的嘲笑了。” 宋英杰说。
天气预报不简单
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还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预报员水平有差异,这些都会造成预报不准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确呢?
中央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天气的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05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公里。宋英杰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预报时效基本覆盖了10天以内的所有时段,旬天气预报、逐日滚动的7天天气要素预报和3天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已在全国台站全面展开。台风、暴雨、大风降温、沙尘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1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质量评分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按国际通用标准来评,目前对于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
“虽然有几次出现较大误差,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准确率还比较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台1月至3月24小时气温预报(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为70.4%;1月至4月13日, 24小时雨雪预报准确率为72.2%;1月至3月24小时5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为84.6%。
气象专家们同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能满足精细化的要素预报需求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的预报时效与精细程度与世界先进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主要还是以国外引进为主。资料同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是制约我国天气业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水平不够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深了人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这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希望”和“失望”同时增加了。
“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概率预报反映不确定性,更为科学;预警信息还难以在有效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
气象专家指出,人们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中,对降水等气象要素实行的是概率预报,例如,“明天降水概率为70%”等。而在我国,北京等地曾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概率预报,但由于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概率预报不久就被取消了。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总经理石永怡在国外参观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时,看到气象专家预报说:“这一地区的雪,可能下,也可能不下。” 石永怡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概率预报,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专家们还指出,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还不畅通,这不仅不利于防灾减灾,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天气预报“不准”的印象。
不同的天气系统,其可预报性时效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冰雹、雷暴大风等等),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提前48小时以上报出它的具体位置、强度很难做到。
“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生成到结束往往只有几个小时,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预报。”矫梅燕说,“发达国家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时效也仅是十几分钟,虽然预警时间短,信息能及时传到人们手里。而我国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到用户手中,使他们能够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例如,北京市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气象部门提前一小时发布了预警,但当时很多人没有获得这个信息,导致莲花桥等地大量车辆被积水所淹。
北京“7·10”暴雨后,解决了电视插播气象警报的问题,但是,目前天气短信是收费的,气象部门希望能与通信部门特别是移动通信公司建立天气临近预警无偿发布机制。
准确率提高需长期努力
2010年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去年1月院印发《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气象局随即启动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技改总体方案中,天气业务的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等。
按照中国气象局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将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齐备先进、结构完整优化的集约化、研究型和开放式天气业务技术体制,形成天气业务在国家、区域、省、地、县的有序布局,天气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天气业务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届时,气象部门将综合利用天基、空基和地基观测信息,实现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和相关灾害的全天候连续监测,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大气要素中短期精细化定量预报业务,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4天降水预报达到2005年3天预报水平;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预报质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5%。(刘毅)
北京市四季气候情况
北京天气预报 (2012-03-26 11:00发布) 关闭未来4-7天天气预报 天气图例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26日星期一 白天 晴 高温 1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7日星期二 白天 晴 高温 2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5℃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8日星期三 白天 晴 高温 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阴 低温 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未来4-7天天气预报(2012-03-25 18:00发布) 仅供参考
29日星期四 白天 阵雨 高温 15℃ 北风 4-5级
夜间 多云 低温 6℃ 北风 4-5级
30日星期五 白天 晴 高温 11℃ 北风 3-4级
夜间 晴 低温 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31日星期六 白天 晴 高温 1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多云 低温 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日星期日 白天 多云 高温 1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但境内地貌复杂,山地高峰与平原之间相对高差悬殊,从而引起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大体以海拔700—800米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此界以上中山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约在海拔1600米以上为寒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
一、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季: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