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天气_鸣沙山月牙泉天气预报7天

对月牙泉的向往,是因为听过的一首歌。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去鸣沙山月牙泉,去看沙丘鸣沙的现象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七公里,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鸣沙山形成于3000多年前,山为流沙积成,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

其东枕莫高窟,西至党河口,是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

五代《敦煌录》载:“鸣沙山去州十里…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著名的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清代诗人苏履吉有诗赞美:“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沙丘鸣沙的现象其实是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细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而形成,称为鸣沙地。

虽然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响沙湾、苏格兰爱格岛、智利、蒙古等地都有这种沙丘堆成山状的鸣沙地,因此都称为鸣沙山。但是敦煌鸣沙山的沙漠却以著名的“五色沙”而闻名。

敦煌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不但沙粒极细,而且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据说五色沙疗是敦煌人三伏天必做的养生项目。

来到了鸣沙山下,看那远处起伏的沙峰有的像紧紧相连的一轮轮月牙;有的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有的像有棱有角的奇峰怪石;有的像游龙蜿蜒至天边。

看着眼花缭乱的大漠体验:滑沙、骑骆驼、驾乘沙漠摩托车、沙漠越野车沙漠探险游、卡丁车,跳牵引伞、滑翔伞沙漠冲浪,沙浴、沙疗等活动,顿时有分身乏术之感。

这是一个骆驼和大漠的世界。据说这里的运营骆驼有1215峰。这些骆驼分属不同的养殖户。他们统一加入鸣沙山旅游公司,而公司会根据当天的游客数量统一分配每个骆驼养殖户服务的人数。

旅游高峰期每峰骆驼每天限制最多5趟。每5匹骆驼为一组。有时也可以是6匹一组。站在骆驼场外,就像饭店里吃饭等座一般,这时的感觉就好像来到了埃及的大沙漠。

骆驼不像马,可以在高山草地上健步如飞。当身体庞大的它们在绵软的沙漠上一步一个脚印,驼鞍上的人便会随之前后晃悠,又因为无法像骑马那样将双腿夹紧,屁股长时间贴在鞍座上,又热又酸又麻。

千年的流沙塑造了鸣沙山似脊似刃的山形。火辣辣的阳光下,眼前沙梁起伏的沙山,一道道明暗相间的沙脊呈现出柔和圆润的波纹,它们似汹涌的金色波涛,如滚滚的麦浪,如虬龙蜿蜒,又似明黄灿烂的柔软绸缎。

层叠分明的沙山看上去宝光灿灿,宛如一座拥有无尽宝藏的金山。金**的山顶在澄澈碧空的映衬下,看上去气势逼人,高不可攀。

爬山是个体力活,而且爬沙子山更要耗费体力,登山者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和时间。鸣沙山海拔确实不高,但是山势陡峭,攀登只能缓缓而上。因为沙子很软,绵绵细沙使得沙山非常难爬,爬到半山腰就会出现滑沙,等于爬两步滑一步,或者进一步,退半步,费劲爬了半天发现只爬了一点点。

更不要说,戈壁高悬的太阳,你一不小心就会晒黑。就连那一缕缕的阳光都散发出灼人的光芒,极强的光照好像随时会烤焦地表的万物,你的身体映照在这样的镜像里,绝对能将你内心的惰性和畏惧一丝丝地放大开来,直到你不再坚持爬上去。

月牙泉这边的山上铺有两条软梯:一条是扶手梯,但是脚下无助力全是沙子;一条是架在沙子上面的木质台阶梯,脚下有助力但是没有扶手

借助这种台阶梯登山,脚下虽然有迹可循,但是你得一步一步地前进,急不得也慢不得。由于登山者的踩踏,沙子上架设的木质阶梯有些已经被埋在沙下。

据说鸣沙山的一大奇迹就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木梯当然不会被埋在沙烁中。第二天来登山的游客仍然有迹可循地找到木质的爬山阶梯。

高远的蓝天下,只见一片宝蓝色的湖面静静地卧在沙垄相衔、盘桓回环的鸣沙山下。这片湖水恰似一弯新月,巨大鸣沙山凸出的两侧,宛如巨人伸出的臂膀,雄健地环抱着那一池碧水。而这泓金光潋滟的宝蓝色湖水,犹如冬日的一抹亮绿,为沙山带来了鲜活和灵动的神韵。

“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描述,从这里一览无余。“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望着这沙泉共生的画面,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慨叹:自古水火不容,沙泉难以共存,但眼前沙漠与清泉相伴,“情同手足”的奇景。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草丰茂,水面、水深皆极大。古人在此钓鱼、泛舟。泉内鱼翔浅底,泉畔瓜果飘香,绿树成荫。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仍有人来此垂钓。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乱砍乱伐,导致月牙泉周边水土流失,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泉中干涸见底,月牙泉分离成两个小泉,月牙形水面成为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地下河被破坏,月牙泉失去了源源不断的水流。而且从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间,月牙泉周边鸣沙山东山、南山山脊向月牙泉移动了8~10米,南北两山间的区域面积缩减了7%;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脚移动了13~60米,月牙泉面临着断流和沙山掩泉的双重威胁。

据说为了能够保住这一景观,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取应急措施,实施了节水、关闭机井、压减耕地和人工补水、引水等措施,当地甚至不惜花费了40亿元的巨资,建设供水、输水、水处理、渗水工程,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以补充月牙泉水位。

至2010年10月,初步控制了月牙泉水位下降趋势,月牙泉水位逐步稳定,平均水深维持在1.7米左右,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

“这泉水可是沙漠的眼睛,没有了它,这儿就是一片沙漠,鸣沙可是哪儿都有的呢。”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天风海雨踏莎行

链接:s://.zhihu/question/331372592/answer/23321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