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天气预报_平陆天气预报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清明节扫墓

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19]

地方差异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山西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20]

河曲县清明节以黍米磿面作饼,称为“摊黄儿”。寿阳县清明节,男女儿童皆剪彩纸成串戴在头上,据说这是古代“彩胜”的遗风。翼城县民预煮黑面凉粉,于清明节切薄片,淋上汤汁来吃。解州清明停止一切女红,据说此日动针线者,会成为瞎子。平陆县儿童清明节头上以麦系发,祈求长寿。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江苏

江苏省清明节习俗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

上海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浙江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挑青”。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上坟果”,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舟山人扫墓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4]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

清明上河图

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广东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福建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

清明(12张)

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台湾清明节习俗 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俗称三日节)上坟,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这个日子的歧异,有一种说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节买菜引发纠纷,彼此械斗。所以由官府出面调停后,规定漳州人在三日节、泉州人在清明节扫墓。[21]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22]

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21]

河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21]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执政之后守护森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炒黄牛票的情况。

印尼华人

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去外地扫墓的人早早就预订了机票和船票。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新加坡华人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周末,在通往新加坡郊区坟场、骨灰瓮安置所和庙宇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连绵不断的“车龙”和熙熙攘攘的人流。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子孙一样,新加坡华人不会忘记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23]

1. 关于描写立冬的诗句

关于描写立冬的诗句 1. 关于立冬的诗句古诗大全

1、宋·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2、《论语·阳货》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3、《左传·昭公四年》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5、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6、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7、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8、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9、唐·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10、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2. 形容立冬的诗句

形容立冬的诗句:1、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2、唐·李白《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3、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3. 关于立冬的句子

豪气面对万重浪,立冬时节思念长。

菊花怒放,腊梅飘香。幸福万年长,健康在身旁。

我发奋图强,祝你立冬好,祝你立冬乐无穷! 2.有我的牵挂,你的心儿不会孤独;有我的惦念,你的心儿不会寂寞;有我的倾听,你的心儿不会悲伤;有我的祝福,整个冬天都不会寒冷。立冬快乐! 3.立冬天,寒气涨,问候挂心肠;勤锻炼,讲卫生,莫让疾病缠;加衣裳,注保暖,时时保健康;精神好,心情美,快乐又吉祥。

祝立冬暖暖如意! 4.我完全可以想象冬天的阳光在没有污染的天空是何等的明媚和可爱。我喜欢阳光特别是喜欢冬天的阳光,因为它不耀眼炫目,而是柔和温馨,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很是舒坦。

仿佛冬天。 5.数九寒天,冰封千里。

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起来。 6.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7.天终于下雪了,当时我在学习,没有注意到外边是什么景象。是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快看,天空下雪了。

这时候我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去观察雪景,今天的雪下的不太大。昨天,我看天气预报了说是今天有小雪,虽然是小雪但是也挺漂亮的。

开始时,雪花依稀可数,隐约难觅,仿佛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经心地散落了几个细碎的花瓣。过了十分钟后,我看见了几片鹅毛般的雪花夹在雪沫中飞舞着,然后慢慢地躺在湿润的大地上。

雪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飘下来。雪花刚落在地面上就逐渐融化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好景不长,还不到三十分钟雪就停了。我心想我还没看够呢?怎么就停了,这也真够快的。

到了十二月份就是隆冬了,到那时候大雪就像扯碎了的棉絮,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会更加好看迷人的。 8.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9.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10.中午太阳虽然升高了,但耀眼的阳光一点也不存在,活像一个滚圆的蛋黄,吊挂在天上,让人一点儿也不觉得暖和。

11.那年冬天,那个冷呀,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两脚就像两块冰。 12.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4. 描写立冬的古诗词

《立冬》

唐代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夜舟中作》

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日作》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5. 形容立冬的诗词

《立冬即事二首》(一)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立冬即事二首》(二)仇远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立冬》紫金霜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立冬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七律立冬》作者不详九月开畦种晚菘,青苗小样细玲珑。

一帘夜雨滋根润,篱畔新菊绽蕊红。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

冬天又至需喝暖,菘味高汤缀绿葱。《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方回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立冬》王稚登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日野外行吟》释文珦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立冬闻雷》苏辙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立冬日作》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6. 关于立冬景色的诗句

左河水《立冬》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 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苏辙《立冬闻雷》: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7. 立冬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描写立冬节气的诗句古诗赏析

1.

奇峰浩荡散茶烟,

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

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2.

落水荷塘满眼枯,

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

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

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3.

立冬犹十日,

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

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

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

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

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

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

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4.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5.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8. 关于立冬诗歌大全

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仇远)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 (作者: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作者: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立冬 (作者: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作者: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作者: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 (作者:苏辙)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作者: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作 (作者: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阳*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9. 关于立冬的诗词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