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降雨预警_深圳市气象局降雨估测

我们制作的雨量器由一个标本瓶和一个自制漏斗构成。标本瓶底是平的,筒是直的,适合做雨量器,只要考虑如何防止蒸发就可以了。

专用的雨量筒需要一个外径与雨量筒内径完全一致的漏斗,这样的漏斗很难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用透明塑料薄膜制作了漏斗,粘在了瓶子中间。这样,一个雨量筒就做好了。为了防止雨量筒被大风刮倒,我们把雨量筒放到了教学楼顶接雨水用的废弃的鱼缸里。

2011年6月10日星期5,下了几滴雨,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学校楼顶,失望地发现雨量筒内没有雨水,难道是水全蒸发掉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在漏斗壁上有很多小水珠,看来楼顶发挥了防蒸发的作用,雨量筒内承接的雨水很少,变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遇到漏斗又重新凝结成了小水珠。虽然我们找到了雨水,但是量太小,而且漏斗不能缷出来,所以无法测算降雨量和雨水的酸碱度。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下午下起了大雨,虽然时间很短,但是降雨量很大。由于老师在外面带学生比赛,我们不能到学校及时测量降雨量的大小,非常着急。因为昨天已经发现雨水有蒸发现象,如果周日上午再去学校,恐怕有一部分水会蒸发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雨量器放在小区里,可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为了了解我们的雨量器会因蒸发损失多少雨水,我通过老师了解了把雨量器装在小区内的金雨晴、李珏菲两个人测量的降雨量,分别是6毫米和10毫米。我没想到两个人测量的差距有那么大,不知道谁的数值更准一些。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我们来到了学校。来到楼顶一看,楼板已经完全干了,根本没有降雨的迹象。鱼缸内积水不少,我们的雨量筒内的水位比鱼缸中的水位好像高一些,目视估测,我觉得李珏菲测的10毫米降水量可能是准确的。

我们取下了雨量筒,到科学教室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出乎我意料,竟然比李珏菲还要多,降水量达到了12毫米!

我们又利用手册中提供的两种试纸对这次降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测量。利用广泛试纸测量3次,PH值均在5——7之间,用精密试纸测量三次,PH值均在5.4——5.8之间。

测试结果表明,本次降雨史家小学所在地区降水量为12毫米,雨水略呈酸性,PH值约为5.6。

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晚,通过和北京青年报上报到的数据比较,我发现我们的测量和报到有较大出入。报纸上A7版每日现场新闻《暴雨冰雹突袭京城》中写道:“昨天的暴雨极不均匀。市气象台的统计显示,耳环上降雨量最大的南二环达到了11.8毫米,西二环仅有2.9毫米、东二环为4.9毫米、北二环为4.3毫米;”。我们学校地处东二环朝阳门附近,根据报到降雨量应该为4.9毫米,但我相信我们测量的数据更准,因为不仅雨量器中的水位高12毫米,鱼缸中的积水也在10毫米以上。看来即使在东二环,降雨量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这样看来,金雨晴、李珏菲测量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10毫米就很正常了。

“碧海明珠”气象塔这是中国国内首座集科普教育、防灾减灾、观光旅游和气象观测为一体的综合性气象塔。新建成的西部明珠气象塔位于嘉峪关市东湖生态旅游园区内,是由中国气象局和嘉峪关市联合投资兴建而成的,高为99米。

这个气象塔的外形宛若刚从碧海中跃出的一只“海豚”。该造型立意为戈壁滩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珠”,这也同身处大西北茫茫戈壁的嘉峪关市相呼应。该气象塔共有地下两层和地上19层。其中地上一层为科普展览馆,这个展馆通过高科技手段,应用参观者与展品互动的手段,向参观者普及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知识。

而在气象塔的顶层部分为气象观测设备,该塔设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探测分析技术,能对嘉峪关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降雨进行较准确估测,对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大于400公里,是实时监测、预警大风、雷暴、冰雹、大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手段。“西部明珠”气象塔已经向当地市民和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