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暴雨什么时候出现

2.7·24北京特大暴雨的详细情况

北京今日特大暴雨_北京特大暴雨预警

自然:

1.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极端天气呈显著增加态势,全球各大城市都频繁被雨灾、洪灾、旱灾、酷热等侵扰;

2.城市面积过大,城市热导效应明显,过热气流上升,造成城市区域降雨频率和强度大大增加;

3.城市高楼林立,扰乱局域气流,加剧暴雨产生

人文:不合理开发建设

4.硬化地面过大,阻碍了雨水下渗,绿地草皮不渗水,且往往高出地面,大量雨水只能直接进入排水管道,远远超出排水系统能力;

5.天然的蓄水池、河道被填埋,盖了房子修了马路,雨水没有调蓄空间。莲花池上盖了北京西站,护城河上修了二环,曾经“海”“淀”之地变成了高楼大厦,挤占了雨水出路。

6.下凹式立交桥过多,形成天然的积水点;

7.为营造景观,城市内河水位长年过高,降雨排不出去;

北京暴雨什么时候出现

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断,冷暖交汇点处于北京上空

北京市气象台总结此次降雨过程有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等特点。

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因此,这一带产生了强降雨。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坦言,这次降雨过程强度之强比较罕见。此次天气系统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冷暖空气的交汇点恰好处于北京上空。并且,持续几天的闷热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断地输入,将空气湿度送至饱和,为降雨营造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乔林补充说,北京西部、北部环山的特殊地形,则使被堵截的气流更加“勤奋”地做抬升运动。这种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气活动,对流云团就即刻得到强烈发展。

此外,北京的东面存在一个高压天气系统,它的阻碍导致北京降雨系统的东移,因此降雨持续了较长时间。 城市化增加降雨量,下垫面热力大促使云系新生

乔林认为,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也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

早在2002年,美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谢泼德博士就发表过论文称,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地区气温有可能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5.6℃。这些多余的热量会破坏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有可能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

乔林说,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面热力大,产生对流运动,使得云系不断地新生和发展,加大了降雨强度。

不过也有气象专家认为,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因此,尚不能断言像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是造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7·24北京特大暴雨的详细情况

北京在7月29日出现暴雨现象。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83小时内降雨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

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房山区平均598.7毫米。北京市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昌平的王家园水库,为744.8毫米,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最大小时降水强度丰台千灵山111.8毫米/小时(31日10时到11时)。

暴雨对北京造成的影响:

1、山洪泥石流:2023年7月30日15时,周口店北下寺村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沟道涨水明显,发生山洪,坡面汇水沿乡村公路下泄。截至2023年8月8日24时,北京因灾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冲淹、冲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抢险救援牺牲5人。还有18人失踪,包括1名抢险救援人员。

2、交通影响:2023年8月7日,北京西站发布停运公告,受水害影响,北京西站、北京丰台站部分列车停运,已购买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可于30日内办理全额退票手续。

3、路面塌陷:2023年7月31日上午,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连发多条“断路提示”。官方通报称,门头沟区X022双大路(龙门口村附近)K38+500处发生路面塌陷,造成道路半幅阻断。

这场强降雨天气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地雨强大,是北京市进入主汛期以来的最强降雨。截至25日6时,北京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站点有19个,涉及范围2250平方公里;最大降雨点在密云北山下,降雨量为243毫米。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王毅介绍,此次降雨对增蓄北京市水资源量、改善水环境、净化空气和缓解高温天气十分有利。据初步统计,此次降水总量9.85亿立方米,密云水库来水1700万立方米,官厅水库无有效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