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预报是几几年开始的?如题 谢谢了

2.什么植物会报天气预报

瑞典天气预报15天查询_瑞典天气预报15天查询最新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 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测云经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今天,这些谚语在我国农村仍然广为流传。 17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仪器阶段,随着气象站的建立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100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报告可以被较快地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 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制作天气预报。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臻成熟。 现在,计算机及航天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天气预报科技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天气预报是几几年开始的?如题 谢谢了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测云经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今天,这些谚语在我国农村仍然广为流传。 17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仪器阶段,随着气象站的建立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100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报告可以被较快地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 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制作天气预报。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臻成熟。 现在,计算机及航天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天气预报科技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参考资料:

://medianet.qianlong/7692/2006/04/21/2220@3132788.htm

什么植物会报天气预报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 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天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测云经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日头西虹雨”等,今天,这些谚语在我国农村仍然广为流传。 17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气象观测进入到应用仪器阶段,随着气象站的建立和气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100多年前,随着电报和探空气球的出现,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报告可以被较快地传递和集中,欧洲出现了天气图。 19世纪后半叶,英法等国一些科学家开始用分析天气图来制作天气预报。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发现了风压定律;1917年至1928年挪威人皮叶克尼斯父子和瑞典人贝吉龙等创立了气团、锋面的学说;1937年至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创立了大气长波理论,使天气图预报方法由浅入深日臻成熟。 现在,计算机及航天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天气预报科技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参考资料:

://medianet.qianlong/7692/2006/04/21/2220@3132788.htm

记得纳啊

能预报天气的植物

“人不知春鸟知春,鸟不知春草知春。”人们发现,不仅许多动物有洞天察地的本领,而且一些植物也有这种“奇术”。在植物王国里,有些成员竟能像气象台那样预报天气。

在我国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奇妙的花,当暴风雨将要来临时,便开放出大量的花朵,人们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可预先知道天气的变化,因此大家叫它“风雨花”。风雨花又叫红玉帘、菖蒲莲、韭莲,是石蒜科葱兰属草本花卉。它的叶子呈扁线形,很像韭菜的长叶,弯弯悬垂。鳞茎呈圆形,较葱兰略粗。春夏季开花,花为粉红色或玫瑰红色。风雨花原产墨西哥和古巴,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略带粘性的土壤上,不耐寒冷。

那么,风雨花为什么能够预报风雨呢?原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外界的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使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促使它开放出许多的花朵。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另一种奇花,也能预报晴天还是下雨,所以人们称它为“报雨花”。这种花非常像我国的菊花,花瓣呈长条形,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花姿,二者所不同的是,报雨花的花朵比菊花大2—3倍。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报雨花能预报晴雨的奥秘是,它的花瓣对湿度比较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花瓣就会萎缩,把花蕊紧紧地包起来;而当空气湿度减少时,它的花瓣又会慢慢地展开。当地居民在出门之前,总是要看一下报雨花,如果花开就不会下雨,如果花萎缩,就预示着将会下雨,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植物气象员”。

花儿知晴雨,草木报天气。多年生草本植物结缕草和茅草,也能够预测天气。当结缕草在叶茎交叉处出现霉毛团,或茅草的叶茎交界处冒水沫时,就预示要出现阴雨天。因此,有“结缕草长霉,天将下雨”;“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谚语。

有趣的是,草不仅能预报天气,而且还能测量气温。在瑞典南部有一种“气温草”,它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这种草的叶片为长椭圆形,花为蓝、黄、白三色,所以又叫它“三色堇”。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温度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温度降到15℃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为止;当温度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温度回升,叶片又恢复为原状。当地的居民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温度的高低。

更为有趣的是,大树也能预报天气。在我国广西忻城县龙顶村,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青冈树,它的叶片颜色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时,树叶呈深绿色;久旱将要下雨前,树叶变成红色;雨后天气转晴时,树叶又恢复了原来的深绿色。当地居民根据树叶的颜色变化,便可知道是阴天还是晴天,故人们称它为“气象树”。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这棵青冈树叶色变化能预报天气之谜。原来,树叶中除了含有叶绿素之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叶绿素是叶片中的主要色素,在大树生长过程中,当叶绿素的代谢正常时,便在叶片中占有优势,其它色素就被掩盖了,因此叶片呈绿色。由于这棵青冈树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在长期干旱即将下雨前,常有一段闷热强光天气,这时树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受到了抑制,而花青素的合成却加速了,并在叶片中占了优势,因而树叶由绿变红。当雨过干旱和强光解除后,花青素的合成又受到抑制,却加速了叶绿素的合成,这样叶色又恢复了原来的深绿色。

在安徽和县大滕村旁的一棵奇树(当地人叫它“朴树”),株高7米,树围3米多,树冠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它也是一株名副其实的“气象树”。根据其发芽的早迟和树叶疏密即可知道当年雨水的多少。如谷雨前发芽,且芽多叶茂,即预示当年雨水多,往往有涝灾;如正常发芽,且叶片分布有疏有密,即预示风调雨顺;如推迟发芽,叶片也长得少,则为少雨年份,常常出现严重旱灾。

实践证明,它的预报很准确。例如,1934年这种树推迟到农历6月份才发芽,结果和县出现特大旱灾;1954年它发芽又早又多,那年和县发了大水;18年它推迟到端午节才发芽,果然又是大旱年;1981年它发芽时间正常,全株树叶有疏有密,当年和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科学家对这棵奇妙的“气象树”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对生态环境反应特别敏感,所以能对气候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棵树的这种奇特作用,也许是它对环境条件的巧妙适应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