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海天气_9月2日上海天气预报
1.上海一年四季气候简介?
2.2010年9月11日至16日上海的天气如何?
3.上海人请进,关于上海天气问题
4.上海是什么气候类型?
5.九二海战的经过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8℃(2013年8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2.1℃ (1893年1月19日)。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通常始于6月中旬,结束于7月上旬)、秋雨三个雨期,6月平均降雨量最大。
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是上海气候的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冬天约有117天,夏天约有117天,春、秋两季相加约131天,春季略长于秋季。上海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30.1天,降雪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
上海一年四季气候简介?
地理
徐汇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北纬31°12′,东经120°26′。东以陕西南路、日晖港与卢湾区毗连,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地区相望,南以淀浦河、西以虹梅路与上海县为邻,北以长乐路、淮海西路与静安、长宁两区接壤。是青浦、奉贤、松江、金山等郊县进入市区的咽喉,又是通往浙、闽、赣、皖等省的要道。
一,地质
区境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地面表层为褐**土层,由亚粘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据勘察虹桥路市民村一带,距地表10米内为填土层,10米以下至50余米处为粘土、亚粘土及轻亚枯土层,地表下50余米至80米左右处为粉砂、亚粘土层。区境南部长桥一带距地面25米处发现有暗绿色硬土层。龙华等地区为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天然含水量高,易产生流沙。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5米,漕河泾地区为0.3~0.5米,长桥地区为1.3~2米。埋藏较浅的第一承压含水砂层地基承载力约8~14吨/平方米。
二,地貌
区境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境内曾是水陆运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解放后,交通建设蓬勃展开,铁路有上海南站、新龙华编组站、徐家汇火车站;地铁一号线13座车站中有7座设在区境内;有道路150多条,38条市内公交线路在区境内交叉运行;通往市郊西南部各县的公交客运也发车于西区汽车站;有大小河流100多条,流经区境的黄浦江岸线各类码头较多,主要有北票装卸煤炭码头、开头等。有万吨级泊位5个。
区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据记载,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为民国23年(1934年)7月12日的40.2℃。
徐家汇月平均气温表
单位:℃
月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记录时间
平均气温
3.3
4.4
8.2
13.9
18.9
23.2
27.4
27.4
23.6
17.8
11.7
5.9
15.5
108年
(1873~1981)
平均
最高气温
7.8
8.7
13.1
19.1
24.9
28.1
32.3
32.5
28.2
23.2
17.0
10.9
20.4
100年
(1873~12)
平均
最低气温
0.0
1.0
4.5
9.8
14.9
19.7
24.0
24.0
19.8
19.7
7.7
2.l
11.8
100年
(1873~12)
平均气温
3.7
4.6
8.5
14.2
19.2
23.4
27.8
27.7
23.6
18.3
12.4
6.1
15.8
30年
(1961~1990)
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沾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徐家汇季节分配情况表
季别
平均起迄日期
平均天数
(约)
约占全年
总天数的%
春
3月下旬前期~6月上旬后期
72
21
夏
6月上旬后期~9月下旬前期
110
30
秋
9月下旬前期~11月下旬后期
60
16
冬
11月下旬后期~次年3月下旬前期
33
二、风向
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三、降水
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民国4年12月曾全月无雨。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徐家汇气象台月平均降水量和各月日降水天数记录
项
月
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各月日降水量大于0.1
毫米日数(天)
1
48.0
9.6
2
61.5
10.4
3
84.0
12.5
4
93.8
13.0
5
103.2
13,0
6
178.0
13.9
7
144.1
11.2
8
134.6
10.8
9
133.9
12.0
10
70.1
8.9
11
53.4
8.5
12
38.5
7.9
全年
1143.1
131.7
记录
时间
100年
(1873~12)
100年
(1873~12)
四、雾、霜
境内水汽充沛,空气中凝结核多,风速小,雾日较多。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每年平均雾日约43天,最多为民国19年有93个雾日,最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有3个雾日。在1~5月和10~12月的风小无云夜晚和早晨易出现雾天。境内地势平坦,易受寒潮影响,寒潮来时气温急剧下降,产生霜冻,危害初春和晚秋农作物。平均初霜日为11月20日,平均终霜日是4月24日,全年平均霜期约125.4天,无霜期约240天。
徐家汇各月平均有霜日数和初终期情况表
月
年份
10
11
12
1
2
3
4
全年
初霜日
终霜日
(1891~1941,1951~13)
72年平均
0.1
3.5
9.4
10.4
7.6
4.3
0.6
35.8
平均
极瑞
平均
极端
11月20日
10月27日
1958年
3月24日
4月23日
1909年
1959年
五、灾害性天气
遭受灾害性天气侵袭主要是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雹等。台风多在7、8月袭沪,6、9月次之,平均每年约有两次。民国4年7月28日台风以每秒44米的最大风速,将徐家汇观象台风信仪吹折。1949年7月24日夜台风,暴雨袭沪,灾情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区境肇嘉浜以南房屋倒塌、损坏665间,受灾户达501户2389人,死亡85人,受伤或致病者40余人。1956年的12级台风把徐家汇天主堂1米多高,重约400公斤的钢制十字架吹断,龙卷风常在夏秋之间出现。1962年9月6日晨,龙卷风直扑龙华,擦过龙华塔向西北疾卷,拔起电线杆、房屋,给庄稼和人畜带来很大损失。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1963年9月13日,龙华降暴雨246.7毫米。1969年8月5日,龙华降暴雨204.4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1.2毫米,曾出现过15分钟内降雨47毫米的记录,致使部分地区积水成灾。区境内出现冰雹次数与数量均极少,据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载:“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夏四月八日,大雨雹,大者重五十斤,自龙华至闸港,毙一人,伤者无数”。
2010年9月11日至16日上海的天气如何?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上海7、8两月最热,每年超过35℃的高温天数约10天。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
扩展资料:
上海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年平均气温:16.0℃ ; ?年平均最高气温:20℃ ?;年平均最低气温:12℃。历史最高气温:40℃ 出现在2007年 ?;历史最高气温:-10℃ 出现在17年。年平均降雨量:1158毫米。
上海气候特征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4.9℃,通常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0.9℃。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8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534.7小时,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参考资料:
上海人请进,关于上海天气问题
11号雷阵雨 27-32 南3-4级
12号晴转多云 26-31 南3级
13号局部雷雨 26-30 东北2级
14号局部雷雨26-31 东3级
15号多云 23-29 东3-4级
提前数天的预报有一定区间差异,请到时注意有效更新信息。
上海是什么气候类型?
1 上海的天气基本上是比较暖和的,但比起广东还是稍微凉爽一点,但是9月刚上来时是比较热的,到了大概10月十一一过,就开始转凉了,到了十一月的时候,一般就是穿一件长袖加件外套就好了,十二月,一月的时候,一般是慢慢冷的,最好带几件毛衣和羽绒服。
2 其实去比较一般的店里,衣服也不是很贵的
3 我们一般来说,川菜馆在这里很受欢迎,但是其实,大多数川菜都是经过改良的,所以也不是很辣。上海人喜欢吃川菜,但是,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吃本帮菜和家常菜,就是红油赤酱的口味浓重一点,我个人喜欢偏甜一点的。一般学校食堂的话,都是很家常的菜,没什么辣的。如果你喜欢吃辣的话,应该会配有辣酱吧
4 我们一般8月9月初,都是穿短袖的,到了大概12月,1月的时候,才开始穿毛衣。我本人不太御寒一点,你可以看情况而定,基本上的情况是这样的。
5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交通费我觉得是挺贵的。因为公共汽车都是空调车,所以,打底的是要2块钱。轨道交通的话,最便宜的是3块钱打底。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1还是12块钱(3公里以内),然后,我的建议是办一张交通卡,因为以上三者都可以用,而且一张卡不充钱只要30块钱,在便利店都可以充值。特别是做轨道交通的时候,用交通卡不知道要不买票方便多少倍。一小时以内换乘的话好像可以半价。
就这些了,希望这个不知道是哥哥还是姐姐的广东朋友可以满意啦
九二海战的经过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土地面积为面积6340.5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
上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长江口,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圆泄泾、大泖港、太浦河、拦路港,以及金汇港、油墩港等。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六个重点工业行业。?
全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
上海的贸易伙伴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个国家扩展至今天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口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上海口岸进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约有三成左右的“中国制造”经由上海输往世界各地,也有约三成左右的各国商品经由上海进入中国市场。
百度百科-上海
战斗初级阶段的这一误判对尔后战局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误判造成指挥员决心上的失误。“美坚”号单独出列,正好与接敌的鱼雷艇群相遇,因误判为“维源”号,岸上指挥所恐一旦交战鱼雷艇受损,便命令鱼雷艇转向110度避开“维源”号(实为“美坚”号),错过了攻击这一主要目标的绝好战机。误判还带来战术上的失误。鱼雷艇群把600吨的“维源”号当成900吨的“美坚”号,将鱼雷定深3米(攻击“维源”号应定深2米),发射8颗鱼雷,无一命中。误判还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维源”号是一艘炮舰,火力配备很强,鱼雷艇向其攻击时,“维源”舰向鱼雷艇编队实施拦阻射击,形成一道道弹幕,阻挡我编队通过,指挥艇就是在这时被击中舵机,使舵机失灵,为后来碰撞沉没埋下了隐患。对目标的误判是鱼雷艇攻击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3个重要原因:一是气象条件恶劣。镇海雷达站的误判本身就与天气恶劣、观察识别困难有关。由于风浪的影响,指挥艇雷达和报话机先后发生故障,没有及时发现距离很近的“美”字号。接敌过程中,3中队连续2次报告在前方和左舷发现大目标(“美”字号),可惜指挥艇报话机发生故障没有收到,继续执行岸上指挥所引导,离开“美坚”号迂回接敌;二是接敌速度太高。指挥所为阻止“美坚”号进料罗湾,命令鱼雷艇群以36节高速接敌。海面涌浪很大,敌舰火力很猛,加上高速航渡,很难保持战斗队形,结果形成单艇作战。单艇攻击受炮火威胁大,鱼雷命中率低。大风浪中开高速,阻力太大,快艇和涌浪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巨大惰性把鱼雷从发射管中拉了出来,有2条鱼雷自动出管,掉入海中,另有2条鱼雷出来小半截,等于自动点火, 报废了。战斗还未爆发,就失去4条雷,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三是丧失了攻击的突然性。国民党海军是有组织有准备的轻型舰艇运输编队,“永”字号标准排水量650吨,“江”字号标准排水量280吨,舰艇机动能力强,火炮威力大,鱼雷艇是攻击有防备之敌,不同于8月24日是攻击无防备之敌,大大增加了攻击的难度。鱼雷艇群从虎屿出发,经过敌占岛屿青屿,就遭敌炮火拦截,在待机点梧屿,快艇前后左右不断有炮弹爆炸掀起的水柱。就是说,鱼雷艇群起航接敌的全过程,始终处在敌人的监视之下,已无偷袭的可能性,只能强攻。
指挥所误判“维源”号出列,认为是攻击“美坚”号的最好战机,遂命令各艇群第二次出击。'23时,指挥所命令各艇群打开雷达,经过一段准备鱼雷艇于23时7分,护卫艇于23时10分开始行动。6艘鱼雷艇成单纵队,航速36节(后增大到40节),3艘75吨护卫艇和4艘50吨护卫艇随后行动,位于鱼雷艇右侧接敌。23时32分,鱼雷艇队成单纵队,以航向75°、航速35节接敌。镇海指挥所发现我鱼雷艇与敌“维源”号(实乃“美坚”号运输舰)有相遇的可能,遂令鱼雷艇转向110°避开。此一指令大概为全役最大的错着和败笔,等于白白放跑了已捞到网里的大鱼。否则,此时“美坚”号正满载,俨然一座海上火药库,中雷一发,都有可能致其起火燃爆,命归黄泉。6艘鱼雷艇、12条雷,只需十二分之一的命中率呀!吃柿子不拣软的捏偏找硬的啃,美坚”号与上边的四百余国民党军虎口余生。战后,东海前指上上下下无不扼腕叹息,雷达兵更因误判而悔恨大哭。23时40分,178艇雷达在左前方40链处发现敌舰。张逸民下令展开。
距离约30链,敌舰向鱼雷艇群实施拦阻射击,敌舰“维源”号密集的炮弹在海上形成一道道弹幕,快艇冲越弹幕时不同程度受损,指挥艇从艇首到艇尾被打中5发炮弹。加之航速过高,海上涌浪又大,艇只逐次掉队,未能保持队形。大队指挥艇在距敌8链时,见后续艇未跟上,一面命加速跟上,一面准备实施单艇攻击。23时48分━51分,我5艘鱼雷艇相继以单艇进入距离3-4链以内,此时,靠目视和敌猛烈火力已可判断,前方敌舰并非“美坚”,而是“维源”,但部队已经撒开,不可能再收拢兵力转移攻击目标了。此时发现当面有3艘敌舰只有2艘“江”字号,1艘“永”字号,没有“美”字号,重新寻找接敌已不可能,遂决心集中攻击“永”字号。23时48分,1中队各艇相继开始攻击。180、178、177、103分别占领敌左舷40°~50°射击阵位,105占领右舷80°、距离5链阵位,相继发射。指挥艇近至敌“永”字号约1.5链,在剧烈的颠簸中发射2雷,敌舰进行规避,没有命中。放雷后以右舵退出战斗,因左主机中弹加不上速。随后赶来到的8号艇距敌1链左右发射1雷(左管雷出来一半报废),敌舰规避亦未命中。5号艇穿过“永”字号航向距敌2.5链发射1雷(右雷因风浪大颠入海中),敌舰没有规避,也没有命中。% e- B: E0 Z J( k23时49分至50分,3中队各艇距1.5━3链向敌“永”字号实施鱼雷攻击,相继发射4雷(3号艇鱼雷出来一半,7号艇鱼雷右管颠入海中),敌舰进行规避,无一命中,其中7号艇主机中弹加不上速。6艇鱼雷艇在3分钟内对敌“永”字号发射8雷,敌舰灵活规避,舰上2门76炮、1门40炮、5门20炮疯狂拦阻,鱼雷无一命中。174艇向敌舰“沱江”号发起攻击,同样未果。从技术角度分析,鱼雷没有命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单艇攻击,敌舰容易规避。6艇中有5艇攻击时敌舰都进行了规避,即以舰首对着鱼雷艇,使鱼雷从两舷通过;二是目标较小,攻击难度大。“维源”号标准排水量650吨,长度67米。条令规定,鱼雷艇只能攻击载重1000吨以上,舰长100米以上的目标。从理论上说,目标越大,命中率越高;目标越重,吃水越深,鱼雷的命中可能性越大。三是风浪太大,艇身失去了平衡,很难瞄准目标,也很难测定准确的敌向角。
23时50分,大队指挥实施鱼雷攻击后,以右舵撤出战斗,约3分钟后,发现左后方有1艇(4号174艇)高速接近,相距仅1链。大队指挥员急令左舵避让以免碰撞,不料舵机失灵。由于4号艇速度很高,即在瞬间发生碰撞事故。指挥艇碰撞后,艇首严重破损,前机舱底龙骨被撞断裂,加上艇身多处中弹,前进十几米后,艇尾翘起当即沉没。人员落水。4号艇左舷水线以上被压坏,机舱部分破损严重,右舷机舱前甲板被撞破3米多长的大裂口。该艇相撞后继续航行,因机舱灯光外露,敌舰炮集中火对其射击,中弹数发,前后机舱大量进水,8分钟后艇尾翘起沉没,人员落水。两艇相撞后,人员全部落水。加之前八二四海战之役损失之175艇,战功显赫的鱼雷快艇一大队一中队3条艇至此全军玉碎。指挥艇人员落水的地方距敌“维源”号只有100米,随时可能被敌舰发现。海上指挥员、大队参谋长张逸民号召大家把救生衣脱下来,不当俘虏。无线电班长汪维元第一个响应,带头脱下救生衣,战士们纷纷效法。后来敌舰渐渐远离,大家才重新穿上救生衣。落海人员吸取八·二四海战鱼雷艇沉没人员失踪的教训,围成一圈,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两艇沉没人员落水后,指挥所立即取紧急措施。命令7艘护卫艇在8架飞机的掩护下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战区进行海上寻找急救,同时沿海各县动员400艘渔船出海协助寻找,担任海上急救任务的75吨级护卫艇在出事海区严密观察,反复搜寻,天亮后仍在继续寻找。终于在8小时之内将两艇落海人员全部安全救回。快艇突击群主要因海上风浪太大,岸上指挥所雷达错判目标,没有完成预定任务。仗打得不理想,值得反思检讨之处甚多,当年的我方“战报”记录了查找出的若干教训:
※经过8月24日海战以后,敌对我鱼雷艇的攻击已有戒备,以机动性好、火力强的大型舰艇加强护航并对我鱼雷艇可能来袭的方向加强了警戒,我未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改变兵力使用和战术手段,以致造成鱼雷攻击失利。
※鱼雷艇与护卫艇的协同组织得不好。鱼雷艇速度快,在前航行,护卫艇速度慢,反而随后跟进,势必形成鱼雷艇先到先打,使高速护卫艇起不到按直接掩护鱼雷艇攻击的作用。
※艇队出击后,岸上指挥所担心海上指挥员对情况处理不好而过多地干涉了他们的行动,指示通报频繁,战斗七十八分钟,给艇队发报六十四份,实际上艇队只译出七份,影响了通信联络的畅通。
※我方岸指对情况掌握不准确。岸上雷达将“美”字号误判为“维源”号,指挥所未加分析。当鱼雷艇在接敌中与“美”字号相遇时,指挥所却认为是“维源”号舰,而令鱼雷艇避开,结果放掉了主要攻击目标。
※指挥艇有16人之多,人员过于集中,一方面会影响战斗指挥和战斗动作,另一方面指挥艇遭到损失,会造成失去对整个兵力的指挥。
※180艇雷达故障后不能排除。转移引导关系又不及时;超短波故障后,灯光、手旗又因事先没有规定简易信号,无法实施指挥,形成单枪匹马,个个跃进,攻击无效果。
※此次战斗,处于两次台风间隙,风大浪大涌大,实际上不宜使用鱼雷艇作战。指挥上有急躁情绪,浪大,快艇速度又高,却过早地打开鱼雷固定栓,因此有3条鱼雷未经发射自动落水。另涌浪使队员艇逐次掉队,形成单艇攻击。如指挥艇当时能适当地控制航速,保持队形形成扇面射击,六艘艇攻击一个目标,是有可能奏效的。
快艇1大队参谋长张逸民战后认为,1958年9月1日的天气,不适宜鱼雷艇出击:”8月24日那天,风平浪静,有的地段,海面就像镜子一样平。飞鱼在我艇前腾跃而起,一飞就是四、五十条,能飞四、五米高,百十米远,有的落到甲板上,好看极了。这样的天侯对鱼雷攻击很有利。9月1日不同了,台风刚过,还有五、六级风,海面涌浪太大。我当海军以来。从来没有呕吐过,那天颠得哇哇吐。风浪大了鱼雷艇就很难保持队形,没有队形也就谈不上什么战术了。另外,一浪过来,艇上了高峰,紧接着跌进浪谷,紧接着后面的浪头又打过来……这样一颠一震,打开保险栓的鱼雷很容易自动从发射管中脱落入海,那天,我们6条艇,还没战斗呢,自己先甩掉了3条雷。岸上有些领导不是很懂海上,他在雷达里一看到目标,本能反应“你们得给我干掉!”主观上急着要敲掉敌舰,客观条件放到次要位置上去了。平时遇到这样的天气是不会出海训练的,那天用鱼雷艇,实在是难为了一帮战友弟兄了。没打上,岸上雷达误判要负很大责任。另外,岸上指挥也显得机械、呆板;不灵活,攻击的方位角都给你规定得死死的。就我自己而言,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不按命令办,敌人进了料罗湾,这个责任怎么负?但从那以后,我接受了教训,不管你什么命令,我根据海上实际情况来处理,只要同样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海上指挥看,问题也不少,基本上是各打各的,打乱仗,我的通信又出了毛病,谈不上什么指挥了。”七年之后,张逸民终于驾驶崭新的“180”击沉了“永昌”号,雪了1958年落海之耻。 9月1日23时10分,厦门水警区护卫艇31大队护卫艇接到镇海指挥所“立即出击”的命令,即尾随鱼雷艇战斗群接敌。3艘55甲型75吨护卫艇以20节航速接敌。3艘53甲型50号护卫艇以18节航速接敌。鱼雷艇队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的同时,高速炮艇便正式担当起战斗主角的重任了。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那边鱼雷艇队打得究竟怎样,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仗全仰仗他们的超常发挥了。国民党海军又遇到了一个面孔全新的轻量级快攻手。55甲型护卫艇中队组建刚1个月(7月25日成立,7月31日奉命由上海南下厦门前线),一建立就南下福厦前线,未经过专门训练,技术水平低,对武器装备的性能不熟悉;士兵中有60-75%是1957年入伍、1958年上艇的。全中队军官9人,参加过海战的6人,士兵86人中,参加过海战的只2人。全中队三分之一是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技术水平低,战术素质差。进驻厦门前线后,厦门水警区司令员高立忠每天赴中队驻地督促战前突击训练约1月,战术技术基础有所提高。正是凭借这1个月临战训练的基础,该中队参加了封锁金门作战中的3次海上战斗。8月24日海战,75吨护卫艇配合鱼雷艇作战,由于联络不通而没有打上,9月19日海战,该中队作为支援兵力已经出击,因编队运动耽误战机也未打上;9月1日海战75吨护卫艇不仅打上了,而且打得很精彩。
9月1日23时35分。紧紧跟进的3艘75吨高速炮艇航行约25分钟后,发现左舷15°、约5海里处(料罗湾方向)有一艘执行左翼警戒任务的国民党海军“江”字号猎潜舰(104舰“沱江”号,标准排水量280吨,满载排水量460吨),右舷45°约6海里处有一“美”字号。为阻止敌“江”字号进入我鱼雷艇战区,争取战斗提前打响以吸引左舷之敌,密切配合鱼雷艇攻击,护卫艇编队指挥员决心使用3艘75吨护卫艇插入敌护航运输队编队序列,即以左梯队高速插入敌编队序列,单独攻击左舷之“沱江”号猎潜舰。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战术动作!问题是,鱼雷艇们压根就没有捕捉到“美坚”号。战场上的情势有时竟很像“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数学公式,此刻高速炮艇队如能以“误”对“误”进行处置,果断右转攻击防护力相对脆弱的“美坚”号,战斗企图仍有可能修得“正”果的。
3艇组成左梯队,高速接敌。23时50分。相距3000米,“沱江”以5门20毫米和1门40毫米炮率先向我护卫艇群开火,进行猛烈的拦阻射击。高速炮艇不予理睬,全速前冲,距700米处,我3艘护卫艇上6座双管37炮共12门速射37炮骤然还击,一串串火龙流星般越过波涛,奔向“沱江”。双方对射,比强比烈比狠比韧,料罗夜海炮声激荡心弦。我3艘护卫艇的6座双管37炮同时开火还击。敌我火力对比是6门对12门,我军在火力上占绝对优势。双方对射不到2分钟,敌舰火力即被我护卫艇强大炮火压制下去。密集的弹雨将“沱江”舰上无线电天线及桅杆上的旗绳全部打断。此时,金门方向发现情况,90毫米岸炮阵地开始射击支援,炮弹落在护卫艇周围,密集的水柱挡住视线,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海上指挥员护卫艇31大队大队长魏垣武无法指挥战斗。混战中,大陆岸炮阵地开火,很快将金门岸炮火力压制,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海上指挥员魏垣武趁势率艇贴近“沱江”号,越打越近,从700米打到500米。相距300米,高速炮艇减速侧身,以左舷敌向角70°-80°与敌同向同速运动、紧贴身长短射交替打。如同拳击台上三个小个子通力合揍一个大个子,这基本上是一场让“沱江”喘不过气来没反应没脾气的一边倒海战,透过朦胧昏暗的夜幕,依稀可见3艘护卫艇密切配合,逼近猛打,“沱江”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人民海军护卫艇群持续攻击15分钟,一直打到舱面告罄,因炮弹一时供应不上不得不停止射击,火力中断约3分钟。。这种情况是不应当发生的。海上战斗一旦打响,应组织专门队伍运弹,保证供应源源不断。“沱江”号的表现亦堪称坚忍顽强,趁我艇暂停射击之机,又以20毫米炮向我艇射击,致使558号指挥艇中弹3发,大队通信业务长张文彬同志受伤,操舵员阙水金同志阵亡。供应中断的主要原因是战斗不严密,战斗组织不健全。战斗打响后,各艇均无人运弹,待发现舱面告磬,临时组织人员下到舱搬运,已经来不及了。此后,虽恢复射击,临时从舱搬运上来的炮弹也只能保证一座双管37炮的射击,减少了一半的火力威力。75吨护卫艇装备的37炮是速,消耗很大,战前指挥员对此性能缺乏了解,没有取有力的措施保证的供应,造成战斗中出现被动局面。另外,由于缺乏训练,艇上各炮手不知道夏季南方沿海湿热气候条件下怎样保养武器器材,枪炮机件生锈较多,影响了战斗中机器正常运转;不熟悉艇上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及各开关的作用,炮手错把炮管冷却装置的“关”当成“开”,使6号、7号艇前主炮炮管因未能及时冷却而影响连续射击;不了解火炮瞄准射击的技术要领,发弹的命中准确性较差,往往是一发上天一发落水,命中率较低。3艇共发射近4400发炮弹,只命中不到200发。
9月2日0时08分,一俟底舱搬运补充完毕,3艘艇紧急补充后37炮二度梅开,恢复射击,两分钟内再次打哑巴“沱江”号。3艘护卫艇紧急补充恢复发射后,把“沱江”号围在核心,越打越近,越打越猛,打得敌舰甲板上空无一人。敌舰先是在海面上原地打转,见逃不脱我猛烈火网,便依仗其舰重体大,斜刺里加速向558号指挥艇冲撞,准备以小山似的庞大身躯,将两艇撞翻,企图突围。558号指挥艇即以右舷避让,556号、557号艇迅速跟进,敌舰仍处于我艇包围之中。敌舰无奈,转换目标向557号艇冲撞,557号艇避让后,另2艇集火猛打,打得敌舰失去机动能力。辅机舱进水,右主机停车,但我艇队队形已被冲乱。“沱江” 号 再无良计可施,不得已向海面发出求救信号,同时闭灯熄火,中断射击,隐藏在夜色中,丧失了战斗力。在搜寻“沱江”号时,三艘高速炮艇位于“沱江”不同方位,指挥艇在左前方发现1艘敌舰,误判是“沱江”号,实为前来拖救“沱江”号的另1艘敌舰,我艇队立即组织火力转向射击。敌舰不战南逃。我艇队因追击新目标而丢失了“沱江”号。未能将其击沉。因担心相互误射,并判断“沱江”即使不沉,也已是伤及内脏、无可救药的危重病号了,乃停止射击,撤出战斗。1时08分战斗结束,3艘75吨护卫艇遵令返航。约3分钟后回航途中,在海面发现鱼雷艇指挥艇落水人员,积极抢救鱼雷艇落水人员约10分钟,该艇16名落水人员全部营救上艇,包括快艇1大队的政委和参谋长。此后,4艘50吨护卫艇接镇海指挥所命令,去东碇岛以东25海里区寻找4号174鱼雷艇失事人员,于9月2日8时10分左右将该艇 9名落水人员全部救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