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阜阳临泉都有哪些镇

2.滇青的相关资料

3.农历9月初9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民俗活动?

西乡天气_宝安西乡天气

属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缘,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东接佛坪、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太白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约76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西汉高速、108国道,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古为“汉上明珠”,今称“朱_故乡。”是黑米的原产地, 洋县辖16个镇、10个乡: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龙亭镇、谢村镇、马畅镇、胥水镇、溢水镇、磨子桥镇、黄家营镇、黄安镇、黄金峡镇、槐树关镇、金水镇、华阳镇、茅坪镇、白石乡、长溪乡、四郎乡、关帝乡、窑坪乡、草庙乡、石关乡、秧田乡、桑溪乡、八里关乡。

历史沿革

洋县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古属梁、雍之域.晋以前为城固县辖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始在境内置兴道县、黄金县。 其后,时局多变,郡县频设。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设洋州。唐乾元元 年(758年)起为洋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中华民国2年(1913年),县地属汉中道,17年(1928年)撤道,行省、县制,洋县录属陕西省。1931年8月,成立了洋县地下县委,机关驻地在洋县中学。1949年12月4日,洋县组织紧密配合中国第二野战军五十七师由安康西进部队,胜利解放洋县,14日,宣告洋县委员会、洋县人民正式成立。直至1961年9月,县域前后共有七次变动,之后迄今,县域再无变更。自解放以来,一直是汉中市(地区)的属县。

行政区划

2002年4月,县委、县决定撤销本县阳河、铁河、坪堵等6个乡,将全县32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至2003年末,本县辖16镇,10乡,366个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26个乡镇(按经度排列)是: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龙亭镇、谢村镇、_水镇、溢水镇、马畅镇、磨子桥镇、黄安镇、黄家营镇、黄金峡镇、草庙乡、槐树关镇、金水镇、茅坪镇、华阳镇、桑溪乡、白石乡、四郎乡、关帝乡、窑坪乡、石关乡、秧田乡、八里关乡、长溪乡。

人口状况

2002年底,全县总户数123043户,总人口4400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382人。总人口中男236444人,占总人口的53.73%;女203639人,占总人口的46.27%。男女之比116.11:100。全年出生人口3884人、死亡人口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9‰。现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平均年收入1570元,生活在贫困线下(标准是年人均收入693元)的人口数量是92510人,31503户,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1%。(2008年2月)

2003年,全县总户数133260户,总人口4346人,其中非农人口66607人。总人口中男2341人。占总人口的53.43%;女204775人,占总人口的46.57%,男女之比为114.75:100。全年出生人口4030人,死亡人口29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洋县气象局是国家事业单位,集业务、服务、管理于一体,承担洋县气候监测、预报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安全管理职能。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令社会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地方领导提供防灾减灾决 策服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发展气象科技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进入九十年代,业务现代化建设迅速。如今,单位建成局域网,开通了电信Adsl和移动光纤宽带,气象数据集实现自动化,气象观测的编、发报和统计报表全部电脑化,办公实现无纸化;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气象资料接收、处理完全自动化.一个颇具现代化的“气象防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建成1.84‰。

地形地貌

洋县东部为秦岭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和巴山向东北斜落的山麓交汇处;中部汉江自西入县境,汇南北22条支流横贯其中,切割而下,形成90余里黄金峡;北部山地为东西走向,是我国巨型纬向构造带的一部分,属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以来的仰斜断块构造,在新生代强烈褶皱块断作用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及现代流水切割作用下,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一面迎川。全境地势北、东部山坡高陡,中、西部川道低平,南部浅山丘陵地带低缓。根据地貌分为:中西平川区,占6.7%,一般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东、南、北山地区,占72.2%,一般海拔在950米以上;南、北丘陵区,占21.1%,一般海拔在550~840米之间。境内最高点华阳昏人坪梁,海拔3071米;最低点黄金峡的白沙渡,海拔389.7米。

县城驻地

洋县县城位于洋州镇内,属县委(驻地:县城文明西路)、县人民(驻地:县城卫生街)机构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县城距陕西省会西安市约195公里,距汉中市56公里,海拔476米。2003年底,城区总人口约5.4万人,县城面积8.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1.2%。

①2007年10月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缩短了洋县与省会西安的距离!

西安荷池寨—户县崂浴口30.9公里,户县崂浴口—洋县槐树关147.73公里 洋县槐树关— 洋县洋州镇约17公里

河流状况

洋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_水河、溢水河、_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沙河、东沙河和椒溪河10条河流。其中,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境内流长84公里,天然落差84.5米,流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洋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2002年全县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度高、降水少、日照 充足.气候概况是:年平均气温15.2℃,较历年平均值偏少0.8℃,年降水量682.3mm,较历年平均值偏少20%,日照2010.6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15%,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6.8℃,出现在12月.

2002年气候变化最大的是6月8日~9日的特大暴雨。全县累计降雨量达69mm以上,其中秧田、金水等暴雨中心地区累计降雨量达269mm,境内江河水暴涨,沟溪山洪暴发,塘库爆满洪溢。汉江、_水、溢水、_水、酉水、金水河等主要河流均出现近年来最大洪峰流量。金水河9日凌晨2:30~4:30洪峰流量达4400m 3/s,下泄水头高达6m,为历史罕见。

2003年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降水丰富,日照偏少.气候概况是:年平均气温14.7℃,较常年偏高0.3℃,年降水量935.3mm,较常年偏多11%,日照1543.8小时,较常年偏少12%,年极端最高气温37.0℃,出现在7月31日,最低气温-6.3℃,出现在1月6日。

全年出现暴雨3次,分别是:8月29日,降水量59.4mm,9月6日,降水量61mm,9月19日,降水量65.5mm。

自然

土地

2002年底,洋县土地总面积47962.3亩,其中农用地 4413671.4亩,占总面积的92.02%;建设用地 146878.6亩,占总面积的3.06%;未利用地 235747.3亩,占总面积的4.92%。农用地中耕地621671.8亩,占14.09%;园地7676.4亩,占1.08;林地3505931.6亩,占79.43%;牧草地13.9亩,占3.17%;其它农用地98593.7亩,占2.23%。建设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11925.6亩,占8.12%;水利设施用地18094.1亩,占 12.3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116858.9亩,占 79.56%。

2003年比2002年,灌溉水田减少了685.2亩,望天田和旱地减少了19357.1亩,耕地面积共减少了20042.6亩,园地面积减少了455.3亩,林地面积增加了23836.2亩,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减少了260多亩,年末农用地总面积4416741.6亩,比上年增加了3070.2亩;建设用地147375.7亩,增加了4.1亩;未利用地232180亩,减少了3567.3亩。

水力

洋县有江河面积2675亩,塘库面积10653亩。地表水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6.44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5万千瓦。

矿产

洋县矿产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16种。钒钛磁铁矿总储量4507.3万吨,膨润土5711.6万吨,石墨1000万吨,石英100万吨,石膏2815.7吨,石灰石90亿吨,粘土2503.3万吨,沙金约282公斤,还有铜矿、硫铁矿、矽线石、长石、稀土、电气石、熔炼水晶、花岗石、大理石等。

植物

洋县境内植物品种繁多。有铁杉、冷杉、红豆杉、银杏、香樟等乔木树种72科152属321种,活立木蓄积量1689.5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929万立方米,年生长量约36.8万立方米。有天麻、杜仲、厚朴、枣皮、黄姜、绞股蓝等中药材469种,其中2002年发展中药材8.2万亩,2003年发展中药材4.4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次有玉米、黄豆、蚕豆、高粱、大麦、芝麻、花生和薯类等。

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20多种,鸟类3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5种,昆虫类30余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朱_(红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6种。尤以世界珍禽——朱_,闻名全球。1981年5月曾在本县四郎乡金家河、八里关乡姚家沟首次发现,当时仅7只,止2003年底,朱_种群数已超过400只。二级保护动物11种,有:狗熊(黑熊)、鬣羚(苏门羚、明鬃羊)、猕猴、岩羊(石羊)、灵猫(大灵猫、九节狸)、水獭、大鲵(娃娃鱼)、锦鸡(金鸡)、红腹角雉(野鸡)、长耳_(猫头鹰)、雀鹰(鹞)。

旅游

洋县地处汉江之滨,青山碧水,风景秀丽。境内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现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世界珍禽朱_生态园游览区,古柏环绕的龙亭蔡伦墓祠和蔡伦纸文化博物馆,金碧辉煌的智果寺藏经楼,松青竹茂、四季如春的石关青武山(青山观浏览区),群峰竞秀、层峦叠翠的华阳森林公园(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古朴雄伟、结构精美的开明寺塔。傥滨公园正在筹建之中,还有风光旖旎的两角山、金鸡山,“宫殿锁烟霞,流泉万壑幽”的丰都山,“雷向江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的黄金峡奇观等待开发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和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地方特产

黑米,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mg,B20.16mg,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

2021年4月,洋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洋县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洋县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洋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洋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

2019年3月,洋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2018年2月,洋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安徽阜阳临泉都有哪些镇

传说一

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她勤劳朴实活泼可爱,尤其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个恋人叫后羿,是个神箭手,也是个好后生。

有一天,嫦娥与几个要好的女伴在村边小河旁洗衣。不料,无所事事、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闲逛到此。他见到嫦娥的沉鱼落雁之容,顿时惊为天人,便一抹脸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觍着脸走过去跟嫦娥搭话。嫦娥见他不怀好意便急忙躲开,可是河伯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他一看,顿时气得剑眉倒竖,怒发冲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河伯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便跳下河去。

经过这件事,嫦娥和后羿恐怕夜长梦多,便提早成婚。婚后,二人过得非常幸福。当然,他们并没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满快乐之中,两颗善良的心总想为乡亲们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都快要着火了。人们无法耕种,无法生活,处于被灭绝的灾难之中。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拯救百姓于火海之中。他天天挥汗如雨,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好心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要面临一场大祸,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来走去,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里非常痛苦。她深爱着后羿,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正受着烧烤之灾的乡亲们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河伯对她仍没有死心,为了得到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怎么办呢?嫦娥想着,想着,突然,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后羿醒了,他发现嫦娥心神不定,脸上泛着神奇的红光,很是诧异,又觉不祥。嫦娥深情地望着丈夫,她知道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便眼含泪水嘱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请求丈夫原谅她不能再尽到做妻子的义务了。话犹未尽,嫦娥只觉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变轻了,接着,双脚离地竟飞了起来,她边往天上飞边回头高声叫着:“后羿,我的好夫君,永别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相偎依,只有那总在砍着桂树却总也砍不倒的吴刚相陪伴。

自从嫦娥牺牲自己,飞上月宫后,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后羿明白妻子的作为是替自己和百姓着想的缘故,他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励着,日夜苦练着射箭的本领,终于战胜了河伯的挑战,射掉了九个危害生灵的太阳,拯救了人类。人间有了欢乐,乡亲们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天帝还规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圆,以祝愿花好月圆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传说二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年)《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传说三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心怀鬼胎的蓬蒙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四: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是中国三个历史最悠久、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通常全家团聚,吃月饼瓜果,共赏明月。下面是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嫦娥是月亮神,她的丈夫后羿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战神,他的神弓和神箭百发百中。当时人间出现了许多猛禽野兽,残害人民。天帝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后羿下凡去消灭这些害人的东西。

后羿奉天帝之命,携同美丽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因为勇猛无比,用不了多少功夫,后羿就消灭了陆地上许多害人的动物。当任务就要完成时,无法预料的事情出现了: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

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他们仅仅为了恶作剧就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的温度聚然升高,森林、庄稼着火了,河流干涸了,被烤死的人民横尸遍野。

后羿不忍看到人民的灾难,他就用好话劝告十个太阳,请他们十兄弟单独行动,每天轮流出来一个。可是骄横的太阳兄弟们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故意接近大地,地面上更是燃起了大火。

后羿看到太阳兄弟为非作歹,多次劝告都没有效果,人民已经死伤无数,实在无法忍耐了,便弯起他的神弓,搭上神箭,向太阳射去,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讨饶,后羿才息怒收弓。

后羿为人间除了大害,却得罪了天帝,天帝因为他射杀自己九个儿子而雷霆,不许他们夫妇再回到天上。

既然无法回天,后羿便决定留在人间,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可是他的妻子嫦娥却日渐对充满苦难的人间生活感到不满,责怪后羿糊里糊涂地射杀了天帝的儿子们。

后羿听说昆仑山上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那里有神药,吃了这种药就可以升天,于是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爬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神药,遗憾的是,西王母的神药只够一个人使用。后羿既舍不得抛下自己心爱的妻子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神药带回家后就悄悄藏了起来。

后羿讨得神药的秘密还是被嫦娥发现了,尽管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但还是禁不住天上极乐世界的诱惑。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最明的时候,趁后羿不在家,嫦娥偷偷吃下神药,顿时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缓缓向天上飘去,最后来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正好后羿回来了,他知道妻子离开自己独自升天很伤心,但又绝对不能用神箭伤害她,只好跟她告别。

后羿现在是孤单一个人了,他继续为人民做好事,并且教徒弟学习射箭。他的徒弟当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进步很快,不久射箭的本领就非常高明了,但他觉得只要后羿存在,自己就不能算天下第一,所以有一次趁老师喝醉酒,从背后把后羿射死了。

再说嫦娥虽然到了月亮上,但这里十分冷清,只有一个捣药的小兔子和一位砍树的老头,所以她整天闷闷不乐地呆在月宫里,特别是每年八月十五月光最美好的时候,嫦娥就想起他们从前的幸福生活。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还有很多。千百年来的诗人作家们也留下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借中秋明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寄托对幸福的向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滇青的相关资料

安徽阜阳临泉共有21个镇:城关镇、杨桥镇、同城镇、谭棚镇、老集镇、滑集镇、吕寨镇、单桥镇、长官镇、宋集镇、张新镇、艾亭镇、陈集镇、韦寨镇、迎仙镇、瓦店镇、姜寨镇、庙岔镇、黄岭镇、白庙镇、关庙镇。

临泉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1934年9月,析阜阳县西乡设立新县,因县城濒临泉河,故名临泉县,1935年1月正式成立临泉县。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与皖豫两省9个县市区接壤,县域面积1839平方公里,人口227.2万,辖23个乡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开区、1个省级产业园、395个行政村(居、社区)。临泉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暖而多雨,冬寒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

临泉文化灿烂。有姜尚故里、杂技之乡、红色足迹、中原牧场“四张名片”。全县有杂技、魔术、马戏团队1000多个,演出遍及全国各地,“肘阁”“抬阁”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临泉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重地,农牧产品量大质优,每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500、全省的1/30,“临泉五宝”(虎头姜、领头羊、芥菜、谭笔、贡文王)闻名遐迩。临泉特色产业突出。中能化工、文王酒业两大骨干企业分别是全国同行业百强企业和全省民营十强企业,“泉河”“文王”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临泉县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115。31’00”,北纬32。34’49”-33。9’24”,东西最宽62千米,南北最长68千米,全县总面积1839平方千米。

临泉,东、东北、东南分别与颍州区、颍泉区、阜南县相邻,西、西北、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平舆县、项城市、新蔡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淮滨县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县。

临泉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暖而多雨,冬寒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

农历9月初9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民俗活动?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青毛茶,也就是所谓的滇青,与云南烘青绿茶最主要的制程差异,除了使用茶叶级数外,主要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干,也就是温度与时间掌控。当然,滇青特殊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云南主要大叶种产茶区位于北纬25度以南的滇南、滇西南地区,也就是普洱茶四大主要茶区保山、临沧、思茅及西双版那地区。就产茶区的气候特色而言,属于高原型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较小、日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著。

日照充足是滇青茶在制程中,干燥工序最具关键的因素。云南与江南地区的气候差异甚大,江南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在云南并不适用,摘制茶时节明显不同,『散收无造法』『无时』一词已充分将云南传统制茶精确的形容。但云南每年五月到十月为雨季,阴雨绵绵无日照时,如何制茶?

民间少量制茶只需一至二天的时间,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是很少制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而青毛茶干燥不足容易发霉;另或避免干燥不足,以烧材火烘干或熏干,但如此处理毛茶或成品特色尽失。现代拜科技文明之赐,在阴雨天气制茶,仍可以烘干机或烘房将青毛茶与紧压成品干燥完全。

绿茶杀青温度在摄氏210~240度之间,而滇青杀青温度应该低于摄氏180度以下,此为两者第一个差异处。雨季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过与不及都容易导致杀青不透或发酵度过高、香气不足、薄汤或苦涩不化等现象。晒青茶在揉捻完之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温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但如果以烘干机进行干燥工序,通常温度掌控在摄氏80度以上,甚至100~130度之间;杀青温度高、毛茶高温干燥,紧压成品如果仍以烘房高温干燥,就成为标准的滇绿普洱。参访云南某国营厂时发现,紧压生茶成品在烈日下连续曝晒二日,其产生香气口感完全不同于三日阴干或一日晒一日阴干的处理方式,后续陈放变化还待观察。

杀青温度过高导致酉每完全停止作用,加上新制品含水量低于9%,在长时间存放与空气接触过后,可能只会让普洱茶出现类似绿茶的吸湿受潮劣变而不是后发酵。新制滇绿普洱的特色为茶菁浅绿或青绿色、汤色黄绿清香,但一二年后通常汤色变浊、香气减低、口感变薄而较不回甘,无法出现晒青茶越陈越香的特色。有一些十多年的生饼,虽未入过湿仓,但品茗之无香无味,其可能与上述状况有关。

坊间有许多茶商标榜立即可以喝的『清香甜水』『不刺激』的滇绿普洱多为此类制法,如果消费者是想要立即品饮、较无法接受晒青茶的苦涩味,滇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以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的角度来看,高温制茶的滇绿普洱茶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从这个观点来看,滇绿普洱茶与传统滇青普洱是有所差异。 烘青初制:

烘青绿茶产区分布较广,产量仅次于眉茶。以安徽、浙江、福建三省产量较多,其它产茶省也有少量生产。烘青除部分在市场上销售的素烘青外,大部分是用来窨制花茶。如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珠兰花茶、金银花、槐花等。销路很广,(东北、郑州、北京、西安、山东)茶价很高,深受国内外饮茶者喜爱。烘青绿茶初制工序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工艺其杀青、揉捻基本上与眉茶、珠茶相同,仅干燥过程中用烘焙。

烘青绿茶品质特征是:外形紧细完整,稍弯曲,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高味醇,耐冲泡,叶底黄绿明亮完整。

烘青绿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杀青,基本上与眉茶操作方法相同。至于揉捻工序,要根据烘青大部分内销耐泡、条索完整的要求特点,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轻些。揉捻时最好用分筛复揉,(老嫩混杂叶)。

烘青干燥工序,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两种,现分述如下:

毛火烘焙:

用高温薄摊,快速烘干法。温度80-90℃,每笼摊叶3-4斤,均匀摊在烘笼口,中心较厚,四周稍薄,叶摊好后,再置于火炉上。每隔3-4分钟翻一次,手离摊叶5cm处有热感,感到有温度,将烘笼取下,置于竹盖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炉,产生烟味,影响茶叶质量,烘约15分钟,达六七成干,茶叶稍硬有触手感觉,即可起烘摊晾半小时。

呈火烘焙:

用低温慢烘法。温度70℃左右,每笼摊叶4-5斤,每隔10分钟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样,手势要轻)。当手揉茶叶成粉末时,即可下烘,呈火烘焙,历时60分钟左右。

烘干机烘干:

较大的茶厂,一般都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的烘干机。烘效率较高。10斤/小时。

毛火的进风温度控制在100-200℃。摊叶厚1-2cm,时间大约10-15分钟。毛火下叶摊晾,回潮半小时后再呈火烘焙。呈火温度在90-100℃,约经15分钟,即达干燥程度。

烘青烘干,最后烟气,焦气。火功不能偏高。用烘干机烘干,热风炉不能漏烟。用烘笼烘茶,要用优质木炭。必须拣净“柴头”防止燃烧冒烟。火力要求均匀,切总明火上帘。下下焙茶,操作宜轻,防止碎茶落入火炉中产生烟气。

不论机械烘干或烘笼烘干,都要正确掌握火温和茶叶干燥程度,防止焦茶或火功偏高。

烘青大多作为茶素坏,进窖行制花茶。关于花茶窖制单独做为一个章节进行阐述。

主要原理:利用茶叶吸附性和鲜花吐香性,合理地进行拌和窖制,从而形成具有花香又有茶味的成品茶,对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起到很大作用。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道理何在?

2.眉茶初制为什么要分次干燥?

3.为什么要“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4.绿茶杀青的主要目的。

5.正常杀青叶的质量要求如何?

6.冷揉、热揉的优缺点。

7.杀青“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的道理何在?

8.炒青绿茶干燥的目的是什么?

晒青:是绿茶类中用日晒干燥的青毛茶,50年代前产区遍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产品有滇青(即滇晒青,以下同)、黔青、川青、粤青、桂青、湘青、鄂青、陕青、豫青等。青毛茶除少量供内销和出口外,主要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原料。(湖北的老青茶、四川的做庄茶等也用日晒干燥,但在晒干过程中,结合堆变色,品质风格与晒青不同,属于黑毛茶类,不应与晒青混淆。)

晒青毛茶产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贵州省镇远、都匀、婺川、遵义等;四川省邛崃、南江、城口、大竹、达县、铜梁等;广东省湛江、肇庆、佛山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临桂、罗城、岭溪、玉林等;湖南省郴州等;湖北省巴东等;陕西省、安康、南阜、平利、石泉、白河、西乡、兰田、岚泉、宁陕等;河南省固始、光山、罗山、横川、新县、商城等。由于晒青鲜叶原料较粗老,加工技术较粗放,毛茶品质也不如炒青和烘青,所以从70年代开始已大量改制烘青或炒青,除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仍有一定数量生产外,其他省区产量甚微。西南、西北各省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饮用晒青,已成积习,一时难以改变,所以晒青茶的生产仍需保留适当的规模。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现以滇青为例,介绍晒青的制技术和品质特点。

滇青鲜叶嫩度要求比红、绿茶稍低,最嫩的原料为一芽三、四叶,芽叶全长约6—10厘米,不带老枝、老叶,而最粗老的原料则为修剪茶、台刈茶、洗蓬茶、野生放老茶。摘时老嫩要分开,以分清等级,特别是粗老茶要求单独制,以提高毛茶净度。同时便于根据鲜叶特点,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做到细茶精制,粗茶细则,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提高青毛茶质量。

滇青茶初制分杀青、揉捻、晒干三道工序。

杀青:多用锅炒杀青,锅温200℃左右,锅径80厘米,投叶量2—3.5公斤,要翻匀炒透,防止翻叶不匀,产生茎叶夹生和烟焦现象。已逐步推广双锅杀青机和勐海1000型滚筒杀青机,这以提高工效和杀青质量都有明显效果。云南大叶种芽叶肥大,含水率高,在杀青时要注意闷抖结合,杀透杀匀。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风庆60型揉捻机为60公斤左右。机揉时间20—30分钟,手揉须5分钟以上。如果揉捻程度不足,不仅条索粗松,且茶味欠浓。传统的滇茶初制技术,是以揉捻为提高茶叶品质的主要环节,一般分初揉、堆积、复揉三步进行。较老的原料应趁热揉捻,揉后不抖散,适当堆积,对形成醇厚的滋味和橙黄的汤色,特别是消除粗老茶的粗青气作用很大。一般第一天揉捻叶堆到第二天晒;晒至四、五成干,叶质还较柔时再复揉一次,使条索紧结,色泽油亮。

晒干:把茶叶薄摊在篾笆或水泥晒场上,用阳光晒干,中间翻叶2—3次,以使水分均匀。雨季晒干有困难,为防止本酸馊霉变,只能用柴火烤干,要建造简易的土烘房,防止产生烟味。晒青毛茶含水率标准为10%,要求晒至足干,符合毛茶水分标准。 粗老茶初制方法可分为炒制和蒸制两种。

炒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加工茎叶较嫩,按近6级左右的鲜叶原料。因鲜叶含水率较低,杀青不易匀透,所以就先适当洒上清水,湿润叶面后再杀青。方法以闷杀为主,充分利用高温蒸气,把老叶老梗杀透杀匀。水分不足可以再加。炒到叶了为黄绿色,叶表面水分散失即可起锅。趁热揉成泥鳅条或起折皱状,堆积过夜,消除粗青气,第二天及时晒干。加工过程中发现粗老枝梗,要随时剔除。

蒸制:粗老的叶梗适于蒸制,数量多的用大桶蒸。鲜叶要先用水抖和后再放入桶内,投叶均匀按紧,以免影响透气。茶叶入桶后,要盖好桶盖,烧火要均匀,保持水沸汽足。当茶叶蒸到呈黄绿色即可摊晒。叶面水分晒干后,堆积过夜,第二天继续晒干。摊晒时注意翻动,随时剔除粗枝老梗。

滇青毛茶是云南传统茶类,主要用作紧压茶原料,所以又称“散茶”。滇青按原料老嫩人为10级。毛茶经筛制后,制成的散茶有春蕊、春芽和各级配茶等花色品种,投放本地市场,大部分毛茶经过筛制,作为紧压茶原料。

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剑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重阳节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编辑本段]各地习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它所产生的影响,就其广度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赏菊游人“婆娑于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10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年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 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