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风的移动路径有哪些?

2.9号台风苏拉路线

3.台风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呢?

台风路线_实时台风路径

影响台风的行走路线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1)台风的内因主要是由与台风本身的旋转、气流辐合和上升运动相联系的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台风内力的大小和台风的半径,涡旋内空气的辐合、上升运动以及切向风大小成正比,与台风中心所在纬度成反比。在单纯的内力作用下,台风中心移动轨迹是由振幅不同而周期一样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相叠加的复杂摆线。

(2)台风的外因则主要有环境(平均气流)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等。

扩展资料:

台风移动大致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经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人南海,西行到海南岛或越南登陆,对我国影响较大。

第二条是西北路径,台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台湾省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登陆。这种路径也叫作登陆路径。

第三条是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的海面向西北移动,在25°N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日本方向移动。这条路径对我国影响较小。

以上三条路径是典型的情况,不同季节盛行不同路径,一般盛夏季节以登陆和转向路径为主,春秋季则以西行和转向为主。

百度百科-台风

百度百科-台风路径

台风的移动路径有哪些?

8号台风苏拉的路线为广东省汕尾市、香港等。

1、广东省汕尾市

台风苏拉(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于8月31日下午5点钟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东偏南方大约27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1.4度、东经117.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50~2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3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70公里。

2、香港

9月1日8时,超强台风“苏拉”中心位于香港东偏南方大约23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苏拉”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于9月1日夜间到2日上午在广东惠东到台山一带沿海登陆(强台风级,45~50米/秒,14~15级)。

台风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生命威胁与人员伤亡

台风的强风和暴雨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泥石流,导致人员伤亡和生命威胁。

2、财产破坏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风暴潮可能造成大规模的财产破坏,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损失,给当地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3、社会经济影响

台风后的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对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持续影响。

4、道路和交通中断

台风带来的暴雨可能导致道路阻断、桥梁损坏,造成交通中断,使救援和援助工作困难重重。

5、医疗卫生危机

台风可能破坏医疗设施和供水系统,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对公共卫生带来威胁。

9号台风苏拉路线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干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呢?

2023年第9号台风苏拉路线:菲律宾吕宋-台湾岛南部-福建中部-广东东部。

台风苏拉就是在北纬16.3度、东经124.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0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60公里。

苏拉2023年8月28日将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面徘徊,2023年8月29日开始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将再次增强,逐渐向台湾岛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2023年8月30日夜间擦过或登陆台湾岛南部沿海,然后向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靠近。

受“苏拉”影响,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出现了强风雨天气。此外,“苏拉”还与第2023年8月10号台风“达维”形成双台风,同一天之内相继登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中国沿海多地大风和强降雨天气。

台风特点

“苏拉”的四大特点:强度强、移速慢、与西南季风结合局地雨强大、影响时间长范围广。苏拉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与西南季风结合明显,季风为其提供持续的水汽和能量。与孤立台风相比,这种情况下带来的降水更强,持续的时间也会更久。

“苏拉”生成后两天便加强为台风,随后又加强为强台风,并以强台风的强度登陆台湾花莲。这个季节的西太平洋尤其是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温度很高,特别适合台风能量的聚集,同时,西南季风又为其周围输送大量水汽,所以造就了比较强大的“苏拉”。

“苏拉”的移动速度却很缓慢。“苏拉”自2023年8月28日生成后到31日平均移动速度小于10公里/小时,甚至在2023年8月31日9时~15时一直在台湾东南部洋面回旋。由于它生成后处于一个引导气流比较弱的环境中,加上‘达维’给它的西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它的移速较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苏拉

台风路径目前可通过预警雷达和海洋卫星两者的运用,检测到台风发源和路径,还有台风等级,路径发生时间等。影响台风路径移动的因素有内部动力因素,主要是由于台风本身的旋转、气流辐合和上升运动相联系的地转偏向力引起的。也有外力原因,台风的外力则主要有环境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等。

台风路径,指台风形成后所运行的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西移型、登陆型、转向型。因为台风是流体,其路径受多方因素影响,且其动向多发生在海上,资料取得较难,所以不容易准确预测。

台风路径是台风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移动大致有三条路径。第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经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人南海,西行到海南岛或越南登陆,对我国影响较大。

第二条是西北路径,台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台湾省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登陆。

第三条是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的海面向西北移动,在25°N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日本方向移动。这条路径对我国影响较小。以上三条路径是典型的情况,不同季节盛行不同路径,一般盛夏季节以登陆以及转向路径为主,春秋季则以西行和转向为主。